福建莆田城厢区十大特产:从桂圆到木雕,品味闽南文化魅力
福建莆田城厢区十大特产:从桂圆到木雕,品味闽南文化魅力
福建莆田城厢区素有“南国花果之乡”的美誉,这里不仅风景优美,更孕育出众多特色鲜明的名优特产。从驰名中外的莆田桂圆到香甜可口的常太枇杷,从传统美食太极芋泥到工艺精湛的龙眼木雕,每一件特产都凝聚着城厢区的历史文化底蕴,展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与匠心。
莆田桂圆
莆田桂圆,又名兴化桂圆、莆田龙眼,是中国桂圆(龙眼)的佼佼者,也是莆田市的地理标志产品。其栽培历史悠久,果品品质优良,可溶物万分主,加工的桂元干以其颗粒大、外壳橙黄浑圆不塌陷、果肉晶莹剔亮易剥离、香甜可口而久负盛名。莆田市地处福建沿海中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就了这一优质特产。
莆田枇杷
城厢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湿润多雨,终年温和,一年四季花果飘香,成为南国有名的花果之乡。境内盛产枇杷、龙眼、荔枝、橄榄、杨梅、余甘等名优水果,其中枇杷、龙眼、荔枝被称为莆田“三大名果”。全区现有果树种植面积18万亩,占莆田市果树种植总面积的40%,果品年产量丰富。
常太枇杷
常太镇是一个山多、果多、耕地少的乡镇,枇杷生产是农民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该镇现有果园8万亩,枇杷种植面积6.4万亩,从事枇杷生产的农户8000多户。2010年全镇农业总产值2.89亿元,枇杷产量2.8万吨,产值1.87亿元。全镇农民人均收入8136元,人均枇杷收入4675元。常太镇于199年被命名为“中国枇杷第一镇”。
太极芋泥
太极芋泥,著名福州菜,以福建盛产的槟榔芋为原料,加糖、猪油蒸制而成。此菜形色古朴大方,芋泥细腻润滑,香甜可口,看似凉菜,吃起来却烫嘴,别具风味。唐代诗人王维曾赞美芋头,芋头历来是盘中佳肴。“太极芋泥”这一传统名菜,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风味,深受人们喜爱。
龙眼木雕
龙眼木雕是福建木雕中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品,也是我国木雕艺术中独具风格的传统工艺品,因其使用的雕刻材料是福建盛产的龙眼木而得名。龙眼木材质坚实、木纹细密,色泽柔和,老的龙眼树干,特别是根部,虬根疤节、姿态万状,是木雕的好材料。龙眼木雕在清代已有发展,主要产地由福州发展到莆田、泉州、惠安等。福建木雕艺术源远流长,早在唐代就有记载。
莆田烤鳗
鳗鱼生命力极强,身上又有一层粘液,很难抓得住,剖杀起来很不容易。但鳗鱼怕冷,冰水里泡几分钟,就“冬眠”了。家里搞一盆冰水麻烦,直接放到冰箱容易多了。如果你买的是活鳗,先装在塑料袋里,放到电冰箱的急冻室“过冷”一下。几分钟之后,麻木的鳗鱼就任你摆布了。从背部剖下展开,去除鳃、肠,很像一片香肠。
津浦对虾
福建特产—津浦对虾,是中国福建特色商品文化特色产品,是十足目对虾总科对虾科的1属。全世界共有28种,美洲大西洋岸有7种,太平洋岸6种,印度-西太平洋共14种,太平洋及地中海1种,西非1种。中国有10种,栖于热带、亚热带浅海。对虾属个体大,通称大虾。中医认为,海水虾性温湿、味甘,能补肾壮阳、通乳。
莆田荔枝肉
福建莆田因盛产荔枝而别名“荔城”。莆田的风味小吃中的荔枝肉,则是把猪瘦肉切成荔枝大小,表皮用刀刻出功壳状,经油炸之后,形似荔枝。再把荔枝肉混入备好的多味卤料中煮至入味,装盘时把鲜荔枝作为装饰围边,送上餐桌,会让人分不清是荔枝还是荔枝肉在诱你垂涎三尺。特别是在夏令时节,熟透的荔枝皮色鲜艳,味道芬芳,佐以荔枝肉,更是相得益彰。
枫亭糕
用纯糯米粉为原料,拌上白砂糖粉末,再加上花生仁,芝麻等,干蒸熟后,切成四方块,香甜可口,老人小孩皆宜食用,也是馈赠亲友的佳品,在省内外及东南亚一带颇受欢迎。
仙草冰
俗称“仙冻”。用当地出产之仙草,煮成仙草水,加上曲粉,冷却后便凝成黑色的仙草冰,性清凉,能祛火,切成小块,拌冷开水及白糖,是夏令消暑冷食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