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了凡四训:译解》:“三层汉堡包”,吃出“命自我立”的铿锵之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了凡四训:译解》:“三层汉堡包”,吃出“命自我立”的铿锵之声

引用
简书
1.
https://www.jianshu.com/p/081234d259ea

看完《了凡四训:译解》,一个铿锵之声在我心底升起:“我命由我不由天!命自我立,命我可改,命运掌握在我手中”!

《了凡四训:译解》原文是由明朝的袁了凡先生写给儿子袁天启的四封家书,又称告诫书。包含了儒家、佛家、道家三家学说,被后世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善书”和“东方励志奇书”。作者以其亲身经历教戒儿子,命运不但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上的。

编者李新异是新异心理的创始人。他以自己35年从业心理学的经验,重新整理出版此书。全书按照原文、译文和感悟,像三层汉堡包样的形式呈现,夹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德谦之效四部分组成,令人吃出“命自我立”的铿锵之声。从个人、家庭、社会的角度劝导人们向真、向善,知命、改命。以达到帮助读者积极向善,找寻幸福,成就自我的目的。

1、初尝算命之忧,意志消沉

一日我在慈云寺遇见一个老者,他对我说:“你是官场中人,明年去参加考试,就可以考取秀才,为何不读书呢?”
这就是孔先生。他替我推算我命里的运程:他说你明年去考秀才,县考应该考第十四名,府考应该考第七十一名,提学考应该是第九名。到了第二年我去赶考,三次考试的名次都和孔先生推算完全相符。

于是我又请孔先生帮我推算终身的吉凶祸福。
他说:“某一年考取第几名,某一年应当补禀生,某一年当贡生,待贡生出贡后,在某一年,应当选为四川省的一个县长,在任三年半后,便辞职返乡。到了五十三岁那年八月十四日的丑时,就该寿终正寝了,可惜你命中无子。”
他说的话我一一记录在册并牢记在心上。从此以后,凡是碰到科举次考试,所考名次先后都与孔先生预测的结果一致。由此,我更加相信人在功名上的成功与失败,都是命中注定的,正因如此,我就把一切功名利禄都看淡了,不去过分追求。

所谓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终究是乏味的。时间久了,便也索然无味了。人一旦失去斗志和追求,便愈加消沉,了无生趣和指望。袁了凡当时就是这样的心态,很是认命。

释然是懦弱对生活的妥协,消沉将是归于虚无的存在!李宫俊说“生活消沉过去退,未来失望人生废。”

2、再尝改命之喜,积善修德

待袁了凡当了贡生进驻在京城,有天到栖霞山拜见得道的高僧云谷禅师。他们在一间禅房里,不眠不寐三天三夜。云谷禅师就问他为何没有妄念。袁了凡就将孔先生给自己算命之事说出。并说:“命已有定数,何必胡思乱想,想了也是白想,索性就不想了。”

云谷禅师说:原本以为你是一个豪杰,哪知却是一个庸碌的凡夫俗子。你是被命数束缚住了,而能够被命数束缚住的是平常人,如果一个极善或是极恶的人,命数是束缚不了他的。命数可以由自己去创造,幸福也可以由自己去求得,只有自己不断地去修善,一心替别人着想,命运就会发生改变。

云谷禅师还说:种福田,都在每个人的心里面;只要向内心里去寻找,没有感受不到的。

往往一个人的命运总是遵循这样一个模式:“心生念,念造命, 命制运, 运成人, 人主事, 事牵心。” 在这个循环模式中, 最关键的就是人内心的第一念, 也就是 “初心”。 这一念也就影响了一个人后面的命运。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袁了凡犹如醍醐灌顶般醒悟,开始反观自己的内心,反省自己。他列出自己种种不是,在佛祖面前忏悔;做了一个行善求福的计划,发誓要做三千件善事,来报答天地对他的恩德;还拿着功与过的对照表,照着“功过格”记录下每天的善恶事件。好似“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果然袁了凡的命运开始发生改变:从遇见云谷禅师第二年起,了凡先生去礼部考科举,孔先生算第三名,哪知他却考了第一名;孔先生没算到他会中举人,秋天便考中举人。这都没有在他的命数里。这下,袁了凡更相信云谷禅师了。

善事做了三千件又三千件,最后发愿行善一万件。这期间,袁了凡求得了儿子,还中了进士,荣登宝坻知县。也将“功过格”改为了“治心篇”。从原来算命53岁到享年73岁,福禄双至。

从袁了凡的事迹中我们看到,改变命运的方法唯有行道德仁义,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向善向上,积善修福,从而改变命运。这也是“命由我立” 的真正原因。

3、立誓改过三点,荫庇子孙

改命就必须改过,这是不二的事情。现代很多人通过改名字、改风水来达到改命的目的,那都不是真改,也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要真改命运,必须改心。凡是改心的人,会发现自己的精、气、神越来越强,感召力越来越强,生活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充满朝气。“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那了凡先生是怎样下决心努力做到的呢?

第一、要发羞耻心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此改过之要机也。检讨自己的德行,偷偷做了哪些不应该做的事情,是否贪图享乐,有哪些不健康的思想或受到哪些不利因素引诱,是否沉溺酒色,是否存在侥幸心理等。有羞耻心,就会努力改正自己的错误与过失,就可以由凡夫变成圣贤;若没有羞耻心,就会放浪形骸,失掉人格,与禽兽无异了。

第二、要发敬畏心

对待人事物要发自内心地敬畏。别以为自己做的事没人看见,或者内心滋生的某些暗黑想法无人知晓,要知道除了你自己,还有天知地知,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需得敬畏。人的内心要有一杆秤,来衡量做事的标准;人的内心还要有一个善恶边界,由自己把握尺度;它们就像是提线木偶支配着你的意识。

第三、须发勇猛心

决定的事,要下狠心坚决完成,说到做到。袁了凡说“吾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与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此风雷之所以为益也。”就像《易经》中的“风雷益”卦所讲,风起雷动,万物都生长起来,益处是这样的大。

一个人如果具备以上所说的羞耻心、敬畏心、勇猛心这三种心,那么就能做到有过即改了。就像春天的薄冰,碰到太阳还怕不融化吗?

就像轮椅上的作家史铁生那样,原以为腿残疾了一生就此沉沦在轮椅上。哪知他在地坛通过自渡悟化,发勇猛心,一举改写了命运,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作家,激励着我们。

当然《了凡四训:译解》还有许多精彩的内容解说,比如以慈悲心对待众生、慎独何解、境由心转何意、十种善行是什么等等。这些都是袁了凡留给我们的精神珍宝。感谢后世之人对他的喜爱和珍藏,以至于《了凡四训》出现很多译本,得以流传至今。

而李新异老师用独特的视角为我们重新诠释了这本书,全书按照原文、译文和感悟夹叙夹议一一呈现,大量的旁征博引,丰实了一本小小的家书。像一块诱人的汉堡包,让我们的精神味蕾获得了极大的满足。

《了凡四训》与《曾国藩家书》并称“一书一训”,曾得曾国藩、胡适、稻盛和夫极力推崇。曾国藩称之为“人生智慧书”。

佛说,红颜白骨皆是虚妄,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在这充满繁芜和狂热的世俗里,静守一份默然,不为浮名所累,不自甘消沉,做一朵艳不求名的倔强的陌上花,开也自在,谢也随意,如此,甚好。

如此好的书应该好好读一读,可以明身体事,修身治家,可以命自我立,人定胜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