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水飞蓟宾?
什么是水飞蓟宾?
脂肪性肝病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在我国持续攀升。在众多治疗药物中,水飞蓟宾因其独特的药理作用而备受关注。那么,水飞蓟宾究竟是什么?它在肝脏保护方面有哪些具体作用?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脂肪性肝病是一种与遗传、环境及代谢应激相关的疾病,主要分为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两种类型。当前,由于生活压力的增加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盛行,非酒精性肝病已取代乙肝,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慢性肝病,据调研数据显示,我国脂肪肝的年发病率介于25%至29%之间。
根据《中国脂肪性肝病诊疗规范化的专家建议(2019年修订版)》的建议:“应依据疾病的活跃程度、病期,以及药物的有效性和价格,合理选择如水飞蓟宾等中西药物进行治疗。”那么,水飞蓟宾究竟是一种什么药物?它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如何?接下来,本文将为大家进行详细的介绍。
水飞蓟宾是什么
水飞蓟是原产于欧洲的一种菊科植物,也称“奶蓟草”,20世纪60年代,德国科学家从水飞蓟种子中提取出了水飞蓟宾,随后发现这种元素可以有效治疗毒鹅膏菌中毒造成的肝损伤,此后科学家开始逐步研究水飞蓟在肝脏治疗方面的作用。国内1972年将其作为药用植物首次引进,至今已有50余年。水飞蓟宾是一种类黄酮木脂素物质,它还有另外三种异构体,分别为异水飞蓟宾、水飞蓟宁和水飞蓟亭。其中水飞蓟宾是最普遍且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水飞蓟宾的作用机制
水飞蓟宾对于稳定肝细胞,保护肝脏,以及排出肝脏毒素等问题均有帮助,主要作用机制包括:
保护肝细胞膜:水飞蓟宾可以与肝细胞膜蛋白结合,抑制脂质过氧化,稳定膜通透性,防止各种有毒化学物质(如四氯化碳)造成的伤害,从而保护肝细胞膜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抗氧化作用:水飞蓟宾能够优化线粒体代谢过程与电子传递链、增加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降低单胺氧化酶活性等机制,降低肝细胞内活性氧水平,起到抗氧化的作用。这有助于防止肝细胞受到氧化应激的损伤。
降脂作用:水飞蓟宾可降低肝脏内甘油三酯含量和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并改善肝脏的脂肪变和气球样变。这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脂肪肝等肝脏疾病。
抗炎作用:水飞蓟宾可以抑制NF-κB(核转录因子-κB)活化、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阻断炎症信号通路,达到抗炎效果。这有助于减轻肝脏的炎症反应,预防慢性炎症导致的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促进胆汁分泌:水飞蓟宾能够刺激胆囊收缩素的释放,增加胆汁的分泌量,改善胆汁淤积的情况。这有助于维持胆道系统的正常功能。
抑制肝纤维化:水飞蓟宾能够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和增殖,进而阻断或逆转肝纤维化的进程。这有助于保护肝脏免受进一步的损伤和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