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雷锋精神永放光芒】雷锋精神的高原印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雷锋精神永放光芒】雷锋精神的高原印记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qhnews.com/newscenter/system/2025/03/05/030361003.shtml

雷锋精神在中国大地上已经传承了60多年,它不仅是一种精神象征,更是一种实际行动。在青海这片高原上,雷锋精神以独特的方式展现着它的时代价值。

"学习雷锋,好榜样……"当这首旋律的音符回响耳畔,雷锋,这个无数人成长经历中必定会铭记的名字,早已化作一种精神力量,耳濡目染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敢于担当,甘于奉献,奋发向上。

60多年来,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不断丰富发展,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特印记,一个文明符号,一种行为导向。新时代新征程,雷锋精神被赋予了更多时代内涵,历久弥新,彰显出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时代价值。

阳春三月,当我们再一次听到这个熟悉的名字,既是一种纪念缅怀,也是一次精神洗礼,更是一次薪火接力。


志愿者辅导孩子功课。

忠于职守

平凡亦可书写伟大

雷锋精神之所以可贵,就在于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内核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道德准则。

平凡之中见伟大,细微之处见精神,这就是雷锋精神的可贵之处。

拥有一份热爱不难,保持这份热爱的初心却也不易。

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切吉草原,南新友的名字与普氏原羚的命运紧密相连。这位共和县加什科村原党支部书记,用半生时光践行着"生态优先"的诺言。20世纪90年代,他目睹普氏原羚因栖息地缩减而濒临灭绝,毅然将保护工作纳入村务核心,组织村民成立保护队,与邻村签订协议划定保护区。2021年,他更是说服家人卖掉全部牛羊,将自家草场无偿归还给这群高原精灵。

"它们驻足观望时的叫声,是草原最美的回响。"他动情地说。

生态守护之外,南新友亦是乡村振兴的领路人。他筹资92公里砂土路贯通村落,自掏积蓄创办民办幼儿园,三年后争取国家资助项目,彻底解决牧区儿童教育难题。面对五十年未解的草山纠纷,他奔走三载,并以赛马会延续民族团结佳话。如今,加什科村集体年增收15万元,"一家有难全村帮"写入村规,雷锋精神与生态文明在此交融共生。

在南新友工作的几十年岁月里,岗位在变,身份在变,唯一不变的是初心使命,是他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工作作风。

"90后"的朱明贞是青海国投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规划运营部的一名业务员,自工作以来,始终在一线奔走忙碌着。"把每一件事做好、做实、做细。"朱明贞对自己的要求始终如一。从2020年梦幻盐湖、2021年莲花山滑雪场到如今龙羊峡景区项目,朱明贞从不考虑海拔是不是高、紫外线是不是强、条件是不是艰苦。"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工作中要吃苦耐劳、担当作为,做好有'拼劲''钻劲'的'一颗钉',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传承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沿着自己认定的路一直走下去,当好雷锋精神'接力人'。"朱明贞说。

每一个平凡岗位的背后,总有人在默默付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我愿做一颗螺丝钉"的信念,传递着雷锋精神的时代风貌。


开展义务宣传。

甘于奉献

志愿服务汲取精神之源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的实质不会发生改变,其所蕴含的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早已成为一个重要精神标识,成为志愿服务最好的精神源泉。

每年的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这既是对雷锋的缅怀,也是传承弘扬雷锋精神最好的方式。

"新时代,我们如何学雷锋?时代在变,学雷锋的方式也在变,但雷锋精神的底色从未改变。"青海省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副队长石彦宝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雷锋精神。

2020年8月29日参与西宁市城北区特大暴雨内涝抢险救援任务,转移人员67人,车辆13辆;2021年1月15日和战友一起筹资16000元对西宁市城中区20家困难户进行慰问;2021年5月22日玛多县发生地震,组建29人小分队,储备10万余元物资,行程519公里进行电力应急救灾……自主择业后,他和战友一起组织志愿服务活动,用奉献彰显着雷锋精神的内核。

在西宁市城中区安宁路社区,一面鲜艳的锦旗静静诉说着一段暖心故事。这面锦旗,是孤寡老人赵瑞庆特意赠送给"螺丝钉志愿者服务队"的,以感谢志愿者张连胜在他重病期间的紧急救助与悉心照料。

张连胜不仅会照料赵瑞庆的日常生活,更在老人病重之时整夜陪伴在侧,直至老人病情稳定。"我只是想尽自己所能回馈社会。"这是张连胜的心声,更是"螺丝钉志愿者服务队"全体成员的初心。他们像一颗颗螺丝钉,紧紧"拧"在社区这个大家庭中,解决着居民的急难愁盼。

"'螺丝钉志愿者服务队'就像一颗颗种子,在社区这片沃土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璀璨的光芒。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爱与奉献的真谛,为社区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安宁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赵亚妮说。

如今,全省有实名注册志愿者65万人,志愿服务队伍5633支,23个行业部门成立了系统内的志愿者服务队伍,涵盖了公益、环保、体育、文化、普法、应急等领域,6500余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共同谱写雷锋精神的高原赞歌。


看望孤寡老人。

传承弘扬

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雷锋精神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个弘扬社会风尚的价值坐标。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雷锋书写下的无私、友爱、助人、敬业、奋进等自我体悟,已经成为后人砥砺品格、衡量价值的精神标尺。

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青海涌现出一大批雷锋式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

2023年12月25日,海东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支队副支队长乔晓平和李昱林、海永鹏、张志东三名辅警以及司机申星山将被告人还押西宁市第一看守所返回的途中,救起了一名落水女孩,冰冷刺骨的河水无法阻止他与同事义无反顾的脚步,充分彰显了身为司法警察的坚定与果敢。他们用行动,为新时代雷锋精神增添了新的注脚。

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索加乡卫生院的80后藏族名医布久·索南更青,18年来一直勤勤恳恳,走遍了索加乡的山山水水,扛起了为索加乡5000多名牧民群众解除病痛的重担。不管是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只要谁家有人病了联系到布久·索南更青,他都会立即上门诊疗。"不管有多艰难,我都不会放弃行医之路。"布久·索南更青的坚持就是对雷锋精神最好的诠释。

传承弘扬雷锋精神,就是要把其蕴含的价值理念与道德追求传递给人们,增强人们的认同感与践行力,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简单易行的事情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做传承弘扬雷锋精神的坚定信仰者与积极传播者。

雷锋精神,是一股不断增强人们勠力同心、拼搏进取的强大精神力量。雷锋精神从未远离,它正以更贴近时代的方式,在高原大地上生生不息。


清扫垃圾。省委社会工作部提供

雷锋精神在中国大地上已经传承了60多年,它不仅是一种精神象征,更是一种实际行动。在青海这片高原上,雷锋精神以独特的方式展现着它的时代价值。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