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桦:一种常见的本土植物
红桦:一种常见的本土植物
红桦,又名红桦树,是一种原产于亚洲中国西南、西北和华北地区的壳斗目、桦木科、桦属植物。它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基本信息
- 别名:红桦树
- 科属:壳斗目、桦木科、桦属
- 原产地:亚洲中国西南、西北和华北的天然林区
- 生长环境:野生于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地,常与针叶树种组成针阔混交林,有时亦为纯林
主要特征
红桦树形美观,秋季叶色变黄,是很好的园林绿化树种,也是秦岭西段高山次生林区主要的森林建群树种之一,森林更新的先锋树种。其木材质地坚硬、结构细密、花纹美观,但较脆,可作用具或胶合板,树皮可作帽子或包装用。
生态习性
- 颜色分类:红色_绿色
- 茎形分类:直立
- 叶序分类:互生
- 叶形分类:披针
- 光照需求:中强
- 开花季节:春季
- 培育难度:较易
- 适宜温度:22℃±5℃
- 酸碱范围:6.4±0.5(PH)
植物特征
中型乔木,株高可达30m。树皮淡红褐色或紫红色,有光泽和白粉,呈薄层状剥落,纸质。枝条红褐色,无毛。小枝紫红色,无毛,有时疏生树脂腺体。芽鳞无毛,仅边缘具短纤毛。叶卵形或卵状矩圆形,顶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微心形,较少宽楔形,边缘具不规则的重锯齿,齿尖常角质化,上面深绿色,无毛或幼时疏被长柔毛,下面淡绿色,密生腺点,沿脉疏被白色长柔毛,脉腋间通常无髯毛,有时具稀疏的髯毛。叶柄疏被长柔毛或无毛。
种植方法
阳性喜光树种,耐寒、耐旱、少病虫害,适应褐色土壤。在天水小陇山林区红桦天然林群落中,红桦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即在该区域内具有较大的生态适应范围,与伴生树种生态位重叠明显。
繁殖方式
种子催芽一般在4月下旬进行。在播种前7-10天,用硫酸铜溶液浸种4-6小时,捞出后密封30分钟,用清水冲洗后在室内进行堆放催芽。但对胚根已突破种皮的种子,不能用高锰酸钾液进行消毒,否则将产生药害。催芽温度应保持在18-20℃,要随时观察种子的变化情况,使种子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防止水分蒸发和种子霉烂。当催芽种子裂口率达30%以上时,应掺人适量消过毒的细土后播种。
开花形态
雄花序圆柱形,无梗。苞鳞紫红色,仅边缘具纤毛。果序圆柱形,单生或同时具有2-4枚排成总状。序梗纤细,疏被短柔毛。果苞长,中裂片矩圆形或披针形,顶端圆,侧裂片近圆形,长及中裂片的1/3。小坚果卵形,上部疏被短柔毛,膜质翅宽及果的1/2。
本文原文来自:https://sbike.cn/l/hong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