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博物院:一座融合自然历史文化的省级综合博物馆
安徽博物院:一座融合自然历史文化的省级综合博物馆
安徽博物院是一座集自然、历史、社教为一体的省级综合类博物馆,成立于1956年,现藏文物近22万件。博物院分为新旧两处馆舍,新馆以"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风格著称,设有多个常设展览和专题陈列。
历史沿革
安徽博物院原名安徽省博物馆,由合肥科学馆、皖北文管会、芜湖科学馆、皖南文物馆等4家机构合并而成,1956年正式成立,是当时全国四大「样板馆」之一。1961年,陈毅元帅为博物馆题写馆名;1994年推出首个大型系列专题陈列《安徽古代文明》。
2006年博物馆新馆建设方案正式确立,次年开始兴建,2011年建成开放。2008年,安徽省博物馆获评第一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10年改名为安徽博物院。
展厅及馆藏
安徽博物院分为新旧两处馆舍,老馆始建于1954年,是一座仿苏式大楼,建筑面积近1.2万平方米,整个馆区平面布局呈「中」字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内现有《安徽革命史陈列》、《安徽古生物陈列》等。
新馆体现「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风格,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万平方米。新馆目前设有一个常设展览《安徽文明史陈列》,以安徽文化为主题的专题陈列《徽州古建筑》、《安徽文房四宝》和《江淮撷珍》等。
安徽博物院现藏文物近22万件,以商周青铜器、汉代画像石、宋元金银器、文房四宝、明清书画、徽州雕刻等为特色。重点藏品包括:商代兽面纹铜鬲、西周云纹铜五柱器、春秋青铜龙虎大建鼓座、战国楚大鼎、吴王光鉴、鄂君启金节、宋代景德镇窑青白釉注子温碗、镶金边玛瑙碗、元代「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等。
其中,「张成造」剔犀云纹漆盒是元代的珍贵文物,展现了精湛的漆器工艺。而楚大鼎则是战国时期的重要文物,1933年出土于安徽省寿县楚幽王墓,鼎口平沿刻有12字铭文,因开头两字为「铸客」,因此又名铸客铜鼎,前足和腹下均刻有吉语「安邦」,为楚国重器。
近年重要展览
- 盛世琳琅:故宫博物院珍藏清代宫廷玉器特展(2017-11-30 ~ 2018-03-14)
- 明韵清风:景德镇窑皇家瓷器艺术展(2017-08-10 ~ 2017-11-02)
- 金题玉躞:安徽博物院藏古代书画特展(2016-11-13 ~ 2017-02-19)
- 丝绸之路上的神秘王国——西夏文物精品展(2016-04-28 ~ 2016-07-31)
部分展厅
本文原文来自icity.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