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脑干病变的定位诊断图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脑干病变的定位诊断图解

引用
MedSci-临床研究与学术平台
1.
https://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13d783421363

脑干病变的定位诊断是神经病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脑干结构复杂,病变时可产生多种临床表现。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干病变的定位诊断方法,包括确定脑干是否有病变、确定病变水平和范围、识别特殊症状和体征,以及区分脑干内、外病变。此外,还将重点介绍延髓病变的具体症状和综合征。

一、脑干病变的定位诊断原则

1. 确定脑干是否有病变

  • 脑神经核或其根丝受损:第Ⅲ~XII对脑神经核都位于脑干内,脑干损害时常伴有脑神经核或其脑内纤维受损。
  • 交叉性综合征:脑干病变常表现为病灶同侧脑神经周围性瘫痪及感觉障碍,病灶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及传导束性感觉障碍。

2. 确定脑干病变的水平(纵定位)

  • 中脑病变:表现为动眼神经所支配的眼肌麻痹、瞳孔反射消失。
  • 脑桥病变: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运动和感觉障碍,角膜反射消失。
  • 延髓病变:表现为第九~十二对脑神经的某些症状,咽反射消失和对侧肢体的运动或感觉障碍。

3. 确定脑干病变的范围(横定位)

  • 延髓病变:由于延髓体积较小,小病变也容易造成显著的功能障碍。
  • 脑桥和中脑病变:由于体积较大,同样大小的病变往往只能侵及单侧。

4. 特殊症状和体征

  • 空间知觉障碍:见于第四脑室底的脑桥被盖部病变。
  • 幻觉:中脑被盖或第三脑室尾部底内病变时常见。

5. 脑干内、外病变的鉴别

  • 交叉征:脑干内病变交叉征明显,脑干外病变交叉征不明显。
  • 脑神经麻痹与肢体瘫痪:脑干内病变两者发生时间相近,脑干外病变脑神经麻痹出现早且多。
  • 特殊症状:脑干内病变常有内侧纵束损害症状,脑干外病变则无。

二、延髓病变的症状与综合征

1. 运动障碍

  • 锥体束损害:根据病变位置不同,可表现为病灶对侧、同侧或四肢的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2. 脑神经麻痹

  • 疑核损伤: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延髓麻痹症状。
  • 舌下神经核损伤:同侧舌肌瘫痪,伸舌偏向病灶侧。

3. 感觉障碍

  • 深感觉障碍:双侧内侧丘系受损可致C1以下双侧肢体深部感觉障碍。
  • 感觉分离:可出现深浅感觉分离或浅感觉分离现象。
  • 节段性感觉障碍:脊髓丘脑束受损可致类似节段性痛温觉障碍。
  • 头面部感觉障碍:三叉神经脊髓束及核损害可致同侧面部痛温觉障碍。
  • 交叉性感觉障碍:同时损害三叉神经脊髓束和脊髓丘脑束时出现。

4. 其他症状

  • 霍纳(Horner)综合征:同侧眼裂变小、瞳孔缩小等。
  • 小脑性共济失调:一侧脊髓小脑束及绳状体损害时出现。
  • 呼吸功能障碍:延髓呼吸中枢受损可致呼吸停止。
  • 心血管功能障碍:延髓病变可致心跳减慢、血压下降等。

5. 延髓病变的综合征

  • 交叉性上下肢瘫痪:由血管病引起,表现为病灶同侧上肢和对侧下肢中枢性瘫痪。
  • 橄榄前综合征:包括延髓前部综合征和延髓旁正中综合征,表现为舌下神经麻痹和对侧肢体瘫痪。
  • 橄榄后综合征:病变在橄榄后方,可致对侧肢体痛温觉缺失和脑神经麻痹。
  • 延髓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小脑后下动脉闭塞所致,表现为眩晕、感觉障碍、共济失调和霍纳征。
  • 延髓半侧综合征:Cestan-chenais综合征和Babinski-Nageotte综合征,表现为多种神经功能障碍。


图1:三叉神经脊髓束核与面部痛温觉的支配关系


图2:Jackson综合征示意图


图3:Babinski-Nageotte综合征示意图

总结

脑干病变的定位诊断是一个复杂但重要的过程,需要结合解剖学知识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通过识别脑神经损害、交叉性症状、特殊体征以及脑干内、外病变的差异,可以更准确地定位病变位置,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对于延髓病变,其独特的解剖结构决定了其症状的多样性和严重性,及时准确的诊断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内容主要参考自《脑干病变的定位诊断图解》一文,原文来自医学专业网站medsci.cn。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