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文明为何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古埃及文明为何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古埃及文明为何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通过深入研究古埃及的历史演变、信仰体系的变革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这个古老文明的兴衰历程。
古埃及文明的演变
开罗的Mohammed Ali清真寺融合了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元素
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第一位法老Menes统一了上下埃及,建立了第一个王朝。此前埃及已有了自己的象形文字(Hieroglyphics)。到最后一任埃及法老Nectanebo二世被波斯人打败,古埃及共经历了近三千年的法老统治。这段时间尽管也有外族入侵、政权更替,但大家一直使用相同的文字、语言,保持相同的信仰和对死后世界的敬畏。祭司是一个庞大的集团,制约着王权,引导着人们的信仰,并掌握着各种和信仰有关的工程技术与艺术设计。
古墓室
从公元前六世纪起,埃及就多次被波斯人入侵和统治,祭司阶层的影响被加速削减。因此,当希腊人亚历山大大帝在公元前332年带兵进入埃及时,他被当作解放者,被祭司们立为法老。亚历山大死后,他的表兄托勒密Ptolemy就成为埃及国王,开启了托勒密王朝。这个王朝保留了埃及人的社会结构和信仰,但使用了希腊字母代替象形文字的书写(科普特文取代象形文字)。这有点像用拉丁字母拼音取代汉字,使得象形文字逐渐消亡,直到19世纪才由法国人商博良通过著名的罗塞塔石碑破译。托勒密王朝只维持了三百年,克利奥帕特拉七世(著名的埃及艳后)自杀后,埃及就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以后两千年被各种势力轮番征服,到20世纪才再次成为一个真正的独立国家。
埃及文明衰落理论
一位埃及贵族男子的墓门
现在埃及有一种理论,认为是由于祭司阶层的消失才导致了埃及文明的衰落,而文明的衰落又使得国力衰弱,最终导致埃及被外族彻底征服。这其实是一个先有鸡或先有蛋的问题。祭司是国民共同信仰的引导者,而信仰是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当一个文明经历形成、发展、成熟,而走向衰落期时,假如没能通过改革注入新的生命力,这个文明就会走向最终的消亡。
信仰改革胎死腹中
开罗一条还未完全清理干净的垃圾河
古埃及最著名的一项改革是公元前14世纪阿肯那顿法老推行的一神信仰,从多神改为主神。自然遭到祭司们的强烈反抗。阿肯那顿死后由他九岁的儿子图坦卡蒙继位,祭司们控制朝政,就废除了阿肯那顿的改革。图坦卡蒙在18岁时想恢复一神信仰时,被祭司们谋杀,并匆匆包裹成木乃伊(他的木乃伊中头骨是被利斧斩开的),使得这项改革没能持续下去。
在以后的王朝中祭司和法老间的权力斗争越来越激烈,最终导致信仰的崩溃和国力的削弱,从而被外族轮番征服。财富被大量掠夺,埃及人被长期奴役,以往那种富足自由的生活也不复存在。从罗马时期开始,埃及就再没能建造新的、能流传下来的宏伟建筑,更没有能拿得出手的艺术创作。不但如此,还有不少旧的巨型神庙和金字塔被拆毁,精美的石材被新统治者搬去国外,用来建造其他庙宇和宫殿。祭司阶层的消失也使得其代代相传的建筑工艺最终失传。
聖徒馬可佳美腳蹤
這具木乃伊上的某種基因可能會幫助人類找到醫治白血病的方法
至于传统文化消失后有否形成新的东西,就要看看埃及失去独立后二千年间发生了什么。罗马帝国先带来其特有的多神崇拜。到公元60年,圣徒马可来到当时的埃及首都亚历山大传道,用八年时间收获了大量信徒,使得埃及成为最早期转信基督教的国家之一。埃及人对罪、救赎、复活的概念非常熟悉,他们认为基督教就是他们传统信仰的传承。但公元641年开始,埃及被信奉伊斯兰教不同教派的各王国轮番征服,使得伊斯兰教成为埃及的主流宗教,阿拉伯语也取代了科普特语,成为埃及国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