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形成》知识点总结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形成》知识点总结

引用
1
来源
1.
http://mip.oh100.com/huaxue/1726802.html?r=0.9000015535539998

本文总结了九年级化学下册《溶液的形成》的相关知识点,包括溶液的概念、特征、组成以及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方法,同时还涉及了乳浊液与乳化、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等内容。此外,文章还包含了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基本概念等扩展知识点。

一、溶液

  1. 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 溶质与溶剂

  •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只能是一种。可以是固、液、气三态。
  1. 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 均一性:指溶液各部分的性质、组成完全相同,外观表现为透明、澄清、颜色一致。
  •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论放置多久,溶质与溶剂不会分层。
  1. 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 注意:
  • a. 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 FeSO4为浅绿色 Fe2(SO4)3为黄色
  • b.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 c.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 d. 溶液的体积 ≠ 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 e. 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1. 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 ⑴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固体、气体是溶质
  • ⑵ 液体溶于液体:有水,水为溶剂,其它为溶质;无水,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
  • ⑶ 根据名称:溶液的名称一般为溶质的溶剂溶液,即溶质在前,溶剂在后
  • ⑷ 物质在溶解时发生了化学变化,那么在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反应后能溶解的物质

二、乳浊液与乳化

  1. 乳浊液:指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形成的不均匀、不稳定的混合物
  2. 常用的乳化剂: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三、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

  • ① 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 ② 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 ③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溶解

四、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 概念
  •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1. 判断方法
  • 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1.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 注:① 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 ② 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1. 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 ①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 ② 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 ③ 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反应类型

  1. 基本反应类型
  • ①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 ②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1.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 (1)剧烈氧化:如燃烧。
  • (2)缓慢氧化:如铁生锈、人的呼吸、食物腐烂、酒的酿造等。
  • 他们的共同点:① 都是氧化反应;② 都发热。

化学基本概念

  1. 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 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本文原文来自oh100.com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