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打嗝停不下来,可能是生病了!医生教您止嗝妙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打嗝停不下来,可能是生病了!医生教您止嗝妙方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PVT7Q1F0514TTO0.html

打嗝,这个看似平常的生理现象,有时却可能暗藏风险。近日,厦门一名男子持续两周的打嗝症状,最终被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究竟打嗝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健康信息?一起来看看医生的专业解读。


案例:持续两周打嗝,竟是结核性脑膜炎

50岁的欧阳先生因持续两周的打嗝症状,前往厦门市中医院就诊。据他描述,打嗝几乎每分钟都会发作几次,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休息。他的爱人也表示,这段时间每晚都被打嗝声吵醒,两人不得不分房睡觉。

欧阳先生尝试了多种民间方法,如喝水、憋气等,但效果甚微。厦门市中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黄墩煌初步检查后发现,患者的打嗝频率异常高,且伴随轻微的头痛和恶心症状。考虑到这些异常表现,黄墩煌建议他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包括胃镜和头颅CT,以排除消化系统疾病或神经系统问题的可能性。

在检查过程中,欧阳先生因麻醉导致膈肌暂时松弛,打嗝症状短暂缓解,因此拒绝接受进一步检查。但麻醉效果消失后,打嗝再次频繁发作。最终,欧阳先生被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经过抗结核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目前病情稳定。

区分:打嗝与嗳气

打嗝和嗳气是两种常见的生理现象,虽然都与胃部或膈肌的活动有关,但它们的成因、表现却不同。打嗝是由于膈肌不自主的痉挛性收缩,导致声门突然关闭,发出短促的“呃呃”声。打嗝的特点是重复性强,可能伴随胸痛或上腹部不适。而嗳气则是指胃内气体通过食管从口腔排出的过程,通常表现为“打饱嗝”或“嗝气”。嗳气的声音通常较长且单次或少量,一般不会伴随膈肌痉挛或疼痛感。偶尔嗳气是正常现象,但若频繁发生且伴随胃胀、反酸、烧心等症状,则可能提示消化系统问题,需进一步检查。

打嗝的处理方法

  1. 喝温水法:中医常认为打嗝是胃气不降,针对短暂性的生理性打嗝,可以尝试喝一大口温水,含在口中,每隔一秒钟咽下一小口,分11-12次咽完。这种方法通过吞咽向下动作,可以防止胃气上逆,从而起到缓解打嗝的作用。

  2. 穴位按压法:按压内关穴和攒竹穴也可以有效缓解打嗝。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上约两寸处,两根肌腱中间凹陷处,按压5-6分钟,有酸胀感即可。攒竹穴位于两眉头内侧凹陷处,按压1-2分钟左右,同样感到酸胀即可。“这两个穴位具有‘降逆止呃’的作用,能够缓解膈肌痉挛。”

  3. 深呼吸法:深吸一口气后尽可能长时间憋住,同样能缓解呃逆症状。

预防建议

  1. 饮食调整:吃饭需要注意细嚼慢咽,避免进食过快或过饱,减少碳酸饮料、辛辣食物等刺激性饮食的摄入。

  2. 情绪管理:保持心情平和,避免过度紧张或焦虑,因为这些情绪可能引发肝气犯胃,导致胃气上逆,从而诱发打嗝。

特殊情况:打嗝带有异味

打嗝时,一般都是无味的,如果伴有气味,需要引起注意。

  1. 臭鸡蛋味:这是蛋白质发酵后产生的硫化氢等气味,提示蛋白质在胃内留存时间过长,需要警惕是否有幽门梗阻、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情况。

  2. 血腥味:一般是胃肠道内出血,可见于消化道溃疡、消化道肿瘤、糜烂性胃炎等疾病,常伴有呕血、便血等情况。

  3. 苦味:常见于胆囊结石、胆囊炎及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胆汁反流情况。

  4. 酸味:胃酸反流即反酸症状,常见于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等。

专家提醒

黄墩煌提醒,如果患者出现打嗝频繁,持续超过48小时以上,伴有胃胀、胃痛、反酸、头晕、头疼等症状,请立即到医院消化内科进行检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