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胸有成竹”:文同与北宋文人画的兴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胸有成竹”:文同与北宋文人画的兴起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13959401_121729368

北宋大画家文同是中国文人画的先驱、开拓者,而他的学生苏轼则对中国文人画的壮大发展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苏轼对文同的墨竹画更是不遗余力地宣扬。他写下了许多颂赞诗文,大肆鼓吹两人的绘画理论。并且跃跃欲试,身体力行。


文同塑像

“东坡本是湖州派,竹石风流各一时”。(苏轼《题<憇寂图>诗》)作为“湖州竹派”第一位登堂入室的大弟子,“湖州竹派”能够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苏东坡功不可没。

在文同、苏轼的倡导、带动下,这种发端于文同墨竹的文人画意趣扩展影响到山水画、人物画,在绘画领域全面开花。从此,北宋“文人画”蔚然成风。

文同画竹最著名的莫过于他的“胸有成竹”了。苏轼在文同去世次年所撰《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写道:“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文同告述苏轼画竹千万不能一节一叶地画,而是要“成竹于胸中”,快速下笔,一气呵成,如同老鹰扑兔,直追目的。然而要达到这点并非一朝一夕的工夫就能完成,要坚持不懈地练习。

苏轼说:“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苏轼在总结中摸索,经过长期实践便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胸有成竹”的方法。他说:“子由(苏辙)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是一篇精彩的教学笔记,更是一次理论升华。从此,“胸有成竹”成为指导“文人画”实践的重要法则,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成语。


文同画竹

文同墨竹名震四方,前来索画的人接踵而至,挤于门前。更有许多权贵送来了贵重的绫罗绸缎,故意在文同面前炫耀他们的富贵。文同深以为耻,愤怒地将之抛在地上,骂道:“吾将以为袜!”这种藐视权贵、视钱财如粪土的凛然骨气,一时间传为美谈。文同画竹表现出的这些作风也成为文人画家们争相模仿效法的榜样。

其实,文同并非“与钱过不去”。文同曾经写诗给苏轼:“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意思是他将用家乡的鹅溪绢,画出竹子的万丈之势。爱开玩笑的苏轼看后,就说:“画万丈竹要二百五十匹绢,我不要你的画了,你把这二百五十匹绢给我吧。”这一将军,倒把文同给难住了。他苦笑道:“有了二百五十匹绢,我早就回家买地、安度晚年去了。还用得着这样整天为衣食奔忙么?”还是苏轼机灵,续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月光下,庭院中倒映的竹影,不是有万丈长么?一番妙语之后,两人都开怀大笑了。

看来,文同并非不懂金钱的价值。他官居朝廷五品,长期担任权倾一方的地方大员,是典型的士大夫文人。文同鄙视、甚至愤怒的不过是那些糟蹋艺术,自以为“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小人罢了。

苏轼在《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中总结了文同画竹高超的艺术境界:

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
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疑神?

文同墨竹哺育了后世一代又一代画家。到元代,画竹好手如雨后春笋,名家辈出,“湖州竹派”队伍进一步壮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