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心理学家:人际交往的距离意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心理学家:人际交往的距离意识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3SPHFN105565QQV.html

在人际交往中,保持适当的距离是一种艺术。心理学研究表明,无论是艺术审美还是日常生活中的社交互动,"距离美"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本文将探讨人际交往中的距离意识,并通过具体案例来说明这一理论的实际应用。

人际交往中的距离美

人际交往的美学,把握人际交往要执中,但执中确实不能像数学那样精确计算,而是要靠经验和感觉来把握。距离美最早是由英国美学家布洛提出的,至今仍有很大影响。他指出和审美对象之间应有"心理距离",距离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主客体脱离了关系,太小主客体贴得太近引不起审美经验。

而对于每一个人与每一个事物来说,审美经验都有一个适当的距离,引起审美经验的应该是主客体之间达到的最佳距离。距离美就是指审美者与审美对象之间要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才能产生美感体验。这种距离美的理论除了应用于艺术审美,也被用于现实生活中主体对客体的审美和认识。

自然在人际交往也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如引申为人际交往的距离意识。何为人际交往的距离意识?当一个人逼近的时候你会不自觉地往后退,为什么?你需要用距离避开他保护自己。心理学家发现在对话者之间安放办公桌或茶几,对于造成良好的气氛相当有益。

历史案例的启示

历史学家甚至发现,当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不得已接受采访时,他总是坐在一张摆得高于记者座位的大办公桌后面,距离使他感到安全自得。

这个例子生动地说明了距离在人际交往中的实际应用。通过设置物理距离,不仅可以保护个人的安全感,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