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常见的“药食同源”中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常见的“药食同源”中药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chzyy.com.cn/view/16357.html

“药食同源”药物是指那些既可以用于临床用药又可日常食用的中药。目前因药食两用类食品具有安全性,普及性,及具有治病与养生和一定的调节生理功效的特点被中老年人乃至年轻人所青睐,加之人们对养生与健康的要求日益提高,“药食同源”类中药广泛用于到食品及保健品行业[1]。这里列举一些常见的中药,有大枣、枸杞子、龙眼肉、芡实、薏苡仁、山药、百合[2]。

大枣


(图片来源网络,如侵权立删)

来源:为鼠李科植物枣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性味与归经:甘,温。归脾、胃、心经。

功能与主治: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方剂举例:甘麦大枣汤(《金匮要列》)、大枣汤(《伤寒论》)。

枸杞子


(图片来源网络,如侵权立删)

来源:为燕科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夏、秋二季果实呈红色时采收,热风烘干,除去果梗,或晾至皮皱后,晒干,除去果梗。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萎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方剂举例:枸菊地黄丸(《麻疹全书》)、左归饮(《景岳全书》)。

龙眼肉


(图片来源网络,如侵权立删)

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假种皮。夏、秋二季采收成熟果实,干燥,除去壳、核,晒至干爽不黏。

性味与归经:甘,温。归心、脾经。

功能与主治: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用于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血虚萎黄。

方剂举例:归脾汤(《正体类要》)、定心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芡实


(图片来源网络,如侵权立删)

来源:为睡莲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种仁。秋末冬初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皮,取出种子,洗净,再除去硬壳(外种皮),晒干。

性味与归经:甘、涩,平。归脾、肾经。

功能与主治: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虛久泻,白浊,带下。

方剂举例:易黄汤(《傅青主女科》)、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

薏苡仁


(图片来源网络,如侵权立删)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再晒干,除去外壳、黄褐色种皮和杂质,收集种仁。

性味与归经: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功能与主治: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脾虚泄泻,湿痹拘挛,肺痈,肠痈,赘疣,癌肿。

方剂举例: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三仁汤(《温病条辨》)。

山药


(图片来源网络,如侵权立删)

来源: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干燥,习称“毛山药片”;或除去外皮,趁鲜切厚片,干燥,称为“山药片”;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淸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切齐两端 ,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能与主治: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方剂举例:完带汤(《傅青主女科》)、易黄汤(《傅青主女科》)

百合

(图片来源网络,如侵权立删)

来源: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蔓生百部,或对叶百部的干燥块根。舂、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略烫或蒸至无白心,取出,晒干。

性味与归经:甘、苦,微温。归肺经。

功能与主治: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灭虱。用于新久咳嗽,肺痨咳嗽,顿咳;外用于头虱,体虱,螭虫病,阴痒。蜜百部润肺止咳,用于阴虛劳嗽。

方剂举例: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

小结

上述“药食同源”中药多归经、心、肝、肾、脾经,多为滋补类中药,小结如下表:

品名
归经
功效
大枣
归脾、胃、心经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枸杞子
归肝、肾经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龙眼肉
归心、脾经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芡实
归脾、肾经
益肾固精,补脾止泻
薏苡仁
归脾、胃、肺经
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
山药
归脾、肺、肾经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百合
归肺经
润肺下气止咳,杀虫灭虱

参考文献

[1]牟文荣,张童童,裴莉昕,等.药食同源类中药开发应用探讨[J].中医学报,2023,38(03):673-678.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