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女子无才便是德”,起源何处?为何会成为对女子的贬低?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女子无才便是德”,起源何处?为何会成为对女子的贬低?

引用
搜狐
1.
http://m.sohu.com/a/787550419_121990021/?pvid=000115_3w_a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古训,自古以来就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女性的期待和规范,更折射出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那么,这句格言究竟起源于何处?为何会逐渐演变为对女性的贬低?本文将为您一一解答。

起源的迷雾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观念,并非凭空而来,它深深植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土壤之中。据考证,这句古训最早可能出自明代陈继儒的《安得长者言》。在这本集儒释道思想为一体的格言集中,陈继儒提出了这一观点,意在强调女性应以柔顺、贤淑、端庄为美,而不是过分追求才学。然而,这一观念在后来的传播过程中,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贬义色彩。

历史的烙印

在中国古代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女性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其社会地位和权利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在这样的背景下,"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得以盛行。它不仅是男性对女性的一种期待和规范,更是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反映。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女性被剥夺了接受教育的权利,她们的才智和潜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