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认识古老的“恶魔”——麻风病
带您认识古老的“恶魔”——麻风病
麻风病(Leprosy),又称汉森氏病,是一种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免疫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人体皮肤和周围神经系统。虽然麻风病在历史上曾被严重妖魔化,但现代医学已经证实,麻风病完全可以治愈,且不会遗传。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麻风病的定义、历史、传染途径、易感人群以及预防措施。
一、被妖魔化的麻风病
麻风是世界上有记录的最早的传染病之一。中国是麻风防治的最早探索国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论语》中就记载了孔子弟子冉伯牛就患有麻风病。
在全球医学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人们“谈麻色变”,麻风病被“妖魔化”,各国普遍认为麻风不可防治,病人要早隔离。在西方,麻风病代表了深重的罪,为社会所恐惧与不容,麻风病人长期被歧视、被驱逐,许多患者被“封锁”在与世隔绝的村野或孤岛,终生隔离曾是许多麻风患者的“宿命”。战国时期就有“疠所”、“疠迁所”等麻风患者的救助场所,秦朝设有“疠人坊”集中收治麻风病人,这些都是世界上早期的针对麻风的隔离措施。
古代被隔离的麻风病患者(图源:网络)
二、麻风病的传染途径及易感人群
麻风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未经治疗的多菌型麻风病患者,通过直接接触或飞沫传播,其次是间接接触。未经治疗的病人排出的麻风菌,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或皮肤破损后渗出液传染他人,健康人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或吸入病菌有被感染的可能。与传染源长期密切接触的人(如家庭内成员),会大大增加感染的机会。人对麻风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一般成人抵抗力较儿童强。最新研究发现,至少95%以上的人对麻风杆菌具有先天免疫力,感染后不会发病,只有极少人群携带麻风易感基因,感染后会发病,因此麻风病虽然感染率高,但发病率较低。
三、如何预防麻风病
早发现是预防麻风的重要手段,如出现以下可疑症状,请及时就诊:
- 皮肤出现浅色斑、红斑、结节或斑块,不痒;
- 皮损感觉丧失或减退;
- 手或足麻木;
- 手或足肌无力或畸残;
- 四肢疼痛或触痛;
- 面部出现水肿或斑块;
- 手或足发生无痛性伤口;
- 眉毛稀疏或脱落等。
虽然麻风病还没有真正意义的灭绝,但早已不是什么不治之症,规范治疗可完全治愈。公众可通过认识、了解麻风病相关知识,消除歧视和偏见,注意个人卫生、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等都可以减少患麻风病的危险。特别要注意的是,现症患者的家庭密切接触者,尤其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属,需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治愈麻风病的关键,目前国家对麻风病实行免费诊断和治疗,理论上只要合理用药一周即可消灭体内99%以上的麻风杆菌。若疑患麻风病,应当尽早到专业医疗机构皮肤科及各级疾控中心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