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能系”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中炬高新能否大步快跑?
“宝能系”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中炬高新能否大步快跑?
2月18日晚间,中炬高新技术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炬高新”)发布公告称,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中山润田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中山润田”)持有的公司900万股股份被中国银河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竞得,并已于2月14日完成过户登记。本次权益变动后,中山润田的持股数量降低至了351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48%。换句话说,“宝能系”已经不再是中炬高新持股5%以上的股东。
回望“野蛮人”姚振华及其执掌的宝能系“染指”中炬高新的历程,也算得上是调味品行业在资本市场的一件大事。2015年,如日中天的宝能系开始先后入股多家上市企业,其中最有名的当属举牌地产巨头万科。同时,宝能系也以中山润田为据点,逐步入主中炬高新,并且和当时的大股东中山火炬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山火炬”)进行了一场持久的股东争夺战。
到2015年年底,宝能系在中炬高新的持股比例已经攀升至了23.29%。好景不长,2023年,随着中山润田受宝能系资金链断裂影响,其所持中炬高新股份遭遇被动减持,而作为中炬高新前任大股东的中山火炬则借机增持,直至重回大股东地位。
由此不难看出,宝能系在中炬高新第一大股东的位置上坐了8年之久,但仅耗时一年半,其持股比例就降到了5%以下。尽管如此,在宝能系掌舵之下,中炬高新还是算得上抓住了调味品行业过去十年的“黄金”发展期。从业绩层面看,中炬高新2015年营收仅有27.59亿元,但2023年,已经攀升至了51.39亿元,并且在2022年还达到过53.41亿元的高位。更能体现主营业务的扣非净利润也从2015年的2.08亿元翻倍攀升至2023年的5.24亿元。
当然,中炬高新的业绩增长,除了有行业持续稳步扩容带来的机遇,多少还是有一些宝能系的功劳在。如今,随着宝能系的加速清出,也能从侧面反映资本对实业带来的“另一面”影响。
对于中炬高新而言,火炬集团除了重回大股东地位之外,更重要的是接下来将如何扭转中炬高新当下的业绩颓势,实现自己为子公司美味鲜制定的未来三年战略规划。根据中炬高新的公告披露,美味鲜的战略目标是“再造一个新厨邦,实现发展高质量”,具体举措就是“内涵+外延”双轮驱动业绩高速增长,抓手包含且不限于海外市场、投资并购等等,最终到2026年,美味鲜公司实现“营收100亿、营业利润15亿元”的宏伟目标。
与此同时,根据中炬高新同期发布的股权激励计划显示,以2023年为基准,其2026年的营收增长率不低于95%、净利润不低于18%,资产收益率不低于20%。由此可见,中炬高新就是锚定了“2026年营收百亿”的目标不放松。如今,距离实现上述目标实现的时间仅剩不到两年,但目前的中炬高新并未展现出太明显的提速增量态势。
根据中炬高新最新披露的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4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6.79亿元到10.1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约6.79亿元到10.18亿元,减幅约40%到60%。不过,更能体现主营业的扣非净利润约6.29亿元到7.3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约1.05亿元到2.10亿元,同比增幅约20%到40%。
而作为公司收入和净利润主要来源的美味鲜,在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8.08亿元,同比增加1733.88万元,增幅仅为0.46%。显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按照目前美味鲜的发展态势要想到2026年实现百亿营收基本不太可能,因此,美味鲜在剩下这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或许有并购举措会开始落地。
目前,美味鲜旗下主要收入来源就是酱油,占比在62%左右,然后就是鸡精鸡粉和食用油,另有各类细分产品合计收入约在7.5亿元左右。换而言之,美味鲜目前除了酱油,其他品牌优势并不算明显,比如鸡精鸡粉品类中,雀巢和联合利华占据了超7成的市场份额,而在食用油领域,金龙鱼、中粮和鲁花等前十大品牌也占据了超7成的市场份额,并且这两大品类中,食用油的利润空间有限,很难给美味鲜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如今,中山火炬再次成为中炬高新的“话事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利于企业战略的落地,这对于中炬高新自身而言,亦有助于企业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