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睡晚起,到底算不算熬夜?
晚睡晚起,到底算不算熬夜?
在刚刚过去的假期里,你熬夜了吗?一个关于熬夜的灵魂拷问引发了广泛讨论。有人认为,假期里虽然凌晨2点才睡,但上午10点起床,睡了8个小时,比工作日的7小时睡眠时间还要多,这样就不算熬夜。这种观点正确吗?让我们一起来探讨熬夜的真相。
有人认为,工作日10点睡,早晨7点起,睡了7个小时;而假期里,凌晨2点睡,上午10点起,睡了8小时,睡眠时间反而更多了,这样就不算熬夜了吧?
真相是:
如果工作日和假期的睡眠时间,以及睡眠周期不一致,就算是在熬夜。但是如果一个人总是有规律地在凌晨2点睡觉,只能叫睡眠时间过晚,而不是熬夜。
医生表示:熬夜和睡眠时间之间,并不是绝对的相关关系。临床上的熬夜实际上是两个概念。满足这两个前提,就是临床所说的熬夜。一是睡眠规律性遭到破坏。如果一个人经常在晚上10点睡觉,突然改为11点或12点睡觉,这个行为就是熬夜。二是睡眠时间缩短。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在2018年的研究中,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所需睡眠时间进行了建议:1864岁的成年人,每天需要的睡眠时间在79小时。少于一定的时间,可能有害健康。
几点不睡算熬夜?
一般来说,晚上11点以后睡觉算熬夜。晚上11点到凌晨2点之间是免疫调节的黄金时间,若此时还没入睡就算是熬夜。一般而言,晚上10点到晚上11点之间入睡是较为理想的时间,因为这样能够保证获得足够的睡眠,并与自然的生物钟更好地同步。
熬夜对身体的伤害哪些是完全不可逆的?
2021年有人用小鼠做了一个慢性短睡眠(每晚睡眠时间≤6小时)实验,结果发现:比起睡眠充足的小鼠,持续12周睡眠不足的小鼠蓝斑和海马体神经元在持续死亡。即使恢复正常睡眠1年后这两个区域的神经元数目也并没有恢复。这就意味着如果你一直熬夜的话,有可能造成永久的神经损伤。而神经损伤带来的风险就多了,比如可能导致炎症、导致有害物质积累引起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
除此之外,熬夜还会阻碍长期记忆的形成、使判断能力降低、让视网膜退化更快等等,这些都是不可逆转的。
凌晨2点:褪黑素分泌高峰
当我们睡觉时,身体会分泌褪黑素。而在不同的睡眠时间,身体分泌出的褪黑素的量也会不同。
褪黑素是大脑松果体分泌的肽类激素,它可以缩短入睡时间、延长总体睡眠时间、改善睡眠质量,它的释放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昼夜的节律,以及分泌的高峰期。白天褪黑素分泌水平较低,日落开始逐渐增加和释放,最终在凌晨2点达到峰值;天亮时,褪黑素的分泌又逐渐下降到最低水平。但是它从增加到峰值的过程其实有一个时间差,比如说晚到12点以后或者是1点才睡觉的话,我们的峰值就有可能会推迟到4点~5点,那么这个时候褪黑素的释放就难以达到一个理想峰值的状态。所以,为了不打乱身体的正常代谢,早睡还是比晚睡好。
另外,每个年龄段都有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间。随着年龄增长,睡眠时间会随机体衰退而减少。以下是一张不同年龄段所需的睡眠时间参考表:
年龄段 | 适宜睡眠时间 |
---|---|
新生儿 | 17~18小时 |
幼儿 | 超过10小时 |
小学生 | 达到10小时 |
初中生 | 达到9小时 |
高中生 | 达到8小时 |
成年人 | 7~8小时 |
65岁以上 | 5~6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