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净息差压力下,农商银行的“喘息”空间在哪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净息差压力下,农商银行的“喘息”空间在哪里?

引用
1
来源
1.
https://xueqiu.com/3959036576/304430795

2020年以来,银行业净息差出现回落,拖累盈利能力。尤其是农村金融机构作为中小微企业信贷的主要供应商,受到的冲击首当其冲。本文通过收集78家农商银行的财务数据,对其经营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

农商银行经营情况分析

ROE分析

2019-2023年的5年时间,样本银行的ROA(为简单平均ROA,即平均资产为年末年初均值,本文的其他均值指标若无特殊说明均按此估算)分别为0.94%、0.77%、0.78%、0.76%、0.71%。ROE的变化趋势与ROA呈现出高度同步,近5年ROE分别为11.79%、9.69%、9.87%、9.58%、9.12%。为进一步剖析盈利能力回落的原因,本文采用ROE的杜邦分解方法,将样本银行近5年的ROE进行分解,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分解结果来看,近年对ROA或ROE影响较大的指标为:

  • 利息净收入/平均资产:该指标约等于净息差,能够大致反映净息差变化方向。2023年“利息净收入/平均资产”为1.64%,较2022年降幅达到20个基点,降幅超过前几年。这背后反映的是,因为银行资产、负债科目重定价周期导致的滞后性,实施了几年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政策开始集中在2023年体现效果,其中就包括前期的LPR下降、竞争加剧导致定价下行、让利等一系列政策。再将净息差分解为平均资产收益率、平均负债付息率两方面来看,2023年样本银行的平均资产收益率回落了23个基点,降幅较前几年显著放大。平均负债付息率也下降了3个基点,幅度较为微弱,无法对冲资产收益率下行,因此净息差降幅较大。

  • 业务及管理费/平均资产:近几年,业务及管理费相对平均资产的支出水平逐年下降,体现为成本集约对ROE的正贡献。这背后的原因包括,前几年较为热门的金融科技、数字化等技术应用日益成熟,建设项目的市场报价显著回落,已经度过了成本投入最为集中的时期,开始进入日常应用与维护阶段,随着资产规模扩大,能够实现集约化。同时,近几年经营压力加大后,中小银行也逐步加强精细化管理。但值得注意的是,成本收入比(业务及管理费/营业收入)指标近几年不降反升,2023年升至35.8%,主要是资产创收能力降低。

  • 资产减值损失/平均资产:该指标2021-2023年对ROE产生了显著正贡献。前文已提及,2020年从严认定存款资产的不良贷款因此这一指标拖累较大,但也同时将2020年及之前陷入经营困难的客户贷款提前、从严确认了不良资产,并充分计提了拨备,减轻了后续几年的拨备计提压力,从而为2021年之后的减轻拨备计提压力反哺利润提供了空间。但是不良资产暴露有滞后性,随着近年经济压力持续,目前仍然有不少中小微企业的经营情况尚未改善,未来一段时间内仍需警惕资产质量压力。

此外,其他几项指标对ROE也有正或负贡献。手续费净收入对盈利能力的贡献也在下滑,主要是因为让利(减免了中小微企业业务中的各种收费)、资本市场相关业务回落(比如基金或理财产品的相关收入)等因素。此外,所得税等其他因素对ROE产生正贡献,尤其是2023年,主要是近几年农商银行存款增势良好,富余资金用于利率债投资,产生了较多的免税收入。

综上,从ROE分解来看,净息差回落(其中最为主要的又是中小微企业信贷利率的显著回落)是拖累盈利能力的主因,业务及管理费的集约化和拨备计提压力的减轻,对盈利能力形成反哺。

盈利增长率分析

除静态的盈利能力之外,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的增长率也是很多中小银行关注的盈利问题。从2019-2023年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长率来看,两项指标均处于逐年下滑的态势(前文已述,2020年因从严确认存量资产的不良贷款而产生异常值)。尤其是营业收入的增速在2023年首次形成负增长。

本文沿用银行利润增长率分解方法,将每一年的净利润增长率分解为平均资产增长、净息差变动、业务及管理费变动等各项因素的贡献。结果如下图所示:

2023年,样本银行净利润增速为3.56%,为近几年的新低(剔除2020年异常值)。对净利润增长率产生最大拖累的,一是净息差的变动(即回落),产生12.16个百分点的负贡献,完全抵消了平均资产增速10.47个百分点的正贡献(未能实现以量补价)。然后,业务及管理费的变动产生4.28个百分点的负贡献,因为虽然近年费用有所集约,但由于营业收入回落更快,导致费用的增速超过了营业收入的增速,因此费用变动对净利润仍是负贡献。然后,资产减值变动和其他因素(主要是所得税)变动对净利润分别产生4.51、3.27个百分点的正贡献。这一分析结论和前文ROE分解是一致的,即净息差回落是盈利能力的主要拖累,拨备等因素则有正贡献。

剔除头部农商银行

本文选取的78家农商银行样本能够较好地代表主流农商银行的情况,但几家头部农商银行位于城市化水平很高的城市,单体资产规模已经很大,其客户定位、产品服务等特征可能与广大中小、县域农商银行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文将样本银行中的前6家(重庆农商银行、上海农商银行、广州农商银行、北京农商银行、成都农商银行、深圳农商银行)从样本中剔除,再分析剩余72家样本银行的情况。这6家头部农商银行的总资产为6.96万亿元,占全部78家样本银行的比例是37.8%,头部效应非常明显。

2023年,不含头部农商银行的72家样本银行的ROA、ROE分别为0.71%、9.13%,与全部样本银行几乎无差异。但在2019年、2021年,72家样本银行的盈利水平明显低于78家样本银行,意味着中小农商银行在过去的盈利能力弱于头部农商银行,但在近年回落至相近水平。说明头部农商银行盈利能力回落比中小农商银行更为明显,这可能是因为它们主要在大中型城市开展经营,与整个银行业(尤其是大型银行)的短兵相接更为直接,因为受竞争压力更大。

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的增长率方面,全部样本银行与72家样本银行增长率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只是中小农商银行因基数更相似,其增长率在大部分时间会比头部农商银行更高一些。

其他ROE分解、增长率分解因素来看,72家样本银行的分析结论与前文一致,即净息差回落是最大的拖累,但同时拨备与所得税的少提等因素对盈利能力形成正贡献。

盈利压力仍然持续,“喘息”空间有待利用

从上述分析结果来看,净息差收窄构成最大的拖累项,而拨备少提等成为了贡献项,其他指标各有一些正或负的贡献,但影响力较小。展望来看,净息差的拖累因素和拨备少提的贡献因素均将收敛,预计盈利能力依然很难大幅变动,预计将在底部徘徊一段时间。

造成贷款利率显著回落的竞争因素在逐步缓解。农商银行主要客群是中小微企业和居民,2019年开始主要受制于让利、大行竞争等因素,中小微信贷利率回落,且叠加了时滞因素后,在2023年集中体现,导致2023年的收益率降幅大过前两年。但2024年年初,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做好2024年普惠信贷工作的通知》(金办发〔2024〕26号),工作基调调整为“保量、稳价、优结构”,淡化规模增长,强调高质量。同时,随着经济压力下资产质量隐忧开始有所显现,有些银行也主动放缓了投放。因此,预计普惠小微信贷的利率下行压力有所减轻。同时,普惠小微贷款期限较短,大部分贷款期限在一年以内,存量资产的重定价进度较快,因此存量资产收益率会较快随着新发贷款利率的企稳而企稳。

拨备计提方面,在2018-2020年全行业集中确认了一批不良资产之后,整个农商银行群体的拨备覆盖率在2021-2022年有所回升,2022年底达到143.23%,资产质量和安全垫有所夯实。2023年开始少提拨备来反哺利润,导致拨备覆盖率在2023年以及2024年一季度小幅回落,分别至134.37%、132.71%。当然,样本银行的情况比尾部农商银行要好一些,从64家披露了详细拨备数据的样本银行来看,2023年末的合计拨备覆盖率为286.91%(如果是各行拨备覆盖率的均值则是235.96%),虽然依然显著高于150%的监管红线,但较2021-2022年也是有所回落的,未来反哺利润的空间也是收窄的。

因此,预计未来农商银行盈利压力仍然持续,但净息差的收窄压力和拨备反哺利润的空间均在收敛,整个盈利的波动将变得平稳,能够有一定的“喘息”机会。在这样的背景下,农商银行宜抓住行业相对平稳的时机进行几项重点工作:

  • 进一步拓展中小微新客群。本地中小微企业和居民是农商银行的“基本盘”,这一特点在可预见未来内不太可能出现重大变化。大行的业务能力难以覆盖所有中小微企业,也难以对这些客户进行精细化运营与服务。因此,农商银行(尤其是较为下沉地区的县域农商银行)的线下优势依然难以撼动,尤其是在数字化技术普及了之后,农商银行可以充分融合“水泥+鼠标”的综合优势,在原有的人缘、地缘、机制等各项优势基础上,积极引入数字化技术,更好地赋能自身原先的线下业务模式,能够更为高效、经济地服务更为下沉的小微客群。

  • 开发多元业务,创造中间业务收入。在现有格局下,中小微企业和居民的信贷业务竞争激烈,普惠金融的融资端已经取得全面成效,但负债端或财富端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甚至对于某些客户群体可能还处于服务较为空白的状态。随着居民财富增长,尤其是下沉客户的财富也在增长,原先以定期储蓄为主的财富存储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财富管理需求,需要转换为包括财富管理业务在内的综合化服务。下沉客户的财富管理业务和信贷业务一样,需要高度非标准化地给予服务,实现“千人千面”,中小银行擅长的关系型银行在这一领域仍有很大的用武之地。大型银行业务实力较强,但在目前条件下依然很强实现海量客户的精细化综合服务。单家农商银行业务能力不足,但仍然可以通过与省联社、外部合作伙伴合作等形式积极实现业务能力提升。

  • 全面加强精细化管理。农商银行由于历史原因,内部治理与各项管理较为薄弱粗放,仍然有较大的“向管理要效益”的空间。比如存款客户,很多农商银行早期并不重视对客户的细分、画像和运营,而是依靠天然的人缘、地缘被动吸收存款,未来可积极实施精细化管理,按需定制客户服务与产品,实现收益与成本的最优。与对外展业相适应,也需要积极调整内部管理流程,实现扁平化、流程化,逐步从部门银行转变为以业务为中心的流程银行,全面提升服务和管理效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