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苏轼在杭州:创建中国第一家公立医院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苏轼在杭州:创建中国第一家公立医院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8UR9MK00541TVHQ.html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在杭州担任太守期间,不仅致力于改善民生,还创立了中国第一家公立医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苏轼在杭州的政绩及其人文关怀。

元佑四年(1089年)七月,苏轼以龙图阁学士的虚衔,担任杭州太守,兼浙西军区司令。这一年,苏轼52岁,而他的弟弟苏辙已经担任了礼部尚书。如此一来,苏轼在杭州的工作就好开展了。

苏轼第一次到杭州任职时,担任的是通判,这一次却是做太守。既然是主官,苏轼自然可以大胆实施自己的想法了。

苏轼做官,总是把民生放在第一位,他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饮水和卫生问题。

杭州城喝的水来自西湖,原来的输水管道是竹子做的,因为使用时间长了,野藤缠绕,竹子也慢慢腐朽,水就有异味。苏轼派人用陶泥烧制成陶管,替代原来的输水管道,然后又在陶管上面加盖石板,让陶管不宜破损,也便于维修。

苏轼还兼任着军区司令,直接调派了一千多士兵来施工。经过苏轼的努力,杭州人民喝上了干净的水。

搞好饮水工程,苏轼就把注意力转向整治西湖。

苏轼发现,距离他第一次在杭州做官时,时间过去了十八年,西湖却萎缩了十分之三。湖面野草疯长,长此以往,西湖将完全被水草覆盖。于是,苏轼上奏朝廷,请求疏浚西湖。

太后给他拨款一万七千贯,苏轼也自筹了一万七千贯。浩大的工程开始了,苏轼带四千多民工和船夫开始清理湖面杂草,清理湖中的淤泥。

经过四个月的辛勤工作,西湖清空了,但清理出来的杂草和淤泥堆积如山,怎么处理?苏轼很聪明,他注意到湖岸蜿蜒曲折,从西湖的南面走到北面路途较远。他就用这些淤泥在湖中修筑了一条长堤,这就是苏堤的由来。

还有一部分淤泥在湖中堆成一个小岛,这就是“三潭印月”。

苏轼在杭州还有一个创举,创建了中国第一家公立医院。

当时的杭州有50万人,是商贸重镇,流动人口很多,因此很容易引发疾病传播。苏轼从公款中拨出了四千贯,自己又捐献了五十两黄金,在杭州市中心建立了一个医院,取名“安乐坊”,“安乐坊”是中国的第一家公立医院。

苏轼在杭州,致力改善民生,让这个城市愈发焕发迷人魅力,他自己也很享受生活。

杭州府衙在城市的中心,苏轼却常常不在这里办公。他让随从带着公文,自己步行到涌金门,然后乘坐一叶小舟,慢慢划过西湖,到城外山上的寺庙里办公。在这里,他耳闻钟鼓诵经之声,静心品茶,不是看一看水色空濛的西湖,批阅公文,很快就能处理完公事。

这就是苏轼,一个不被外物所迷惑,不受规矩所束缚,追寻内心安宁的人。

但是,人往往是矛盾体。一到关系到老百姓的生存,苏轼又是一个激奋的人,“虽千万人吾往矣”。这种矛盾的性格,一直纠结着他,直到贬谪惠州。

元祐五年(1090年),浙江爆发了洪灾。苏轼力主早做准备,储备粮食准备救灾。朝苏轼在想尽一些办法多方筹措粮食时,朝中很多官员却说他危言耸听,。

第二年,苏轼又从杭州调回京城。政敌不顾事实,攻击苏轼夸大灾情,屯粮救灾,竟然也成了苏轼的罪状。而实际上,更大的灾荒马上就会爆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