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诸葛亮刚去世,刘禅连杀3位重臣,众人才反应过来:他一直在装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诸葛亮刚去世,刘禅连杀3位重臣,众人才反应过来:他一直在装傻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GA2KJFN05567BF9.html

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众人都在感叹蜀汉从此失去了主心骨,甚至有人暗暗担忧:没有诸葛丞相的约束,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会不会让蜀汉迅速衰落?然而,让所有人意外的是,诸葛亮去世后不久,刘禅就展现出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一面。他先后处死了三位重臣,每一次处决都令朝野震惊。这些大臣究竟犯了什么样的过错?刘禅为何要在此时雷霆出手?更令人深思的是,为何这个曾被父亲刘备认为需要托孤的"阿斗",突然间展现出如此果断的手段?这一切背后,是否隐藏着更深的玄机?这个被历史长期"误解"的皇帝,是否一直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刘禅的"傻"形象由来

在汉中之战时期,刘备正带领蜀军与曹操的大军对峙。当时年仅七岁的刘禅就已经开始被人称为"阿斗"。这个绰号的由来,与他幼年时期的一件趣事有关。建安二十四年,在定军山之战前夕,刘备曾带着年幼的刘禅视察军营。众将士看到这个孩子时,都称赞他天资聪颖。但刘禅却只是呆呆地望着天空,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似乎毫无兴趣。

这一幕被许多将领看在眼里,他们私下议论说这孩子恐怕"有些痴傻"。消息传到刘备耳中,让他十分忧心。从那时起,"阿斗"这个绰号就在军中流传开来。甚至连关羽、张飞这样的老将,也时常摇头叹息。

而这个"傻"的形象在章武元年达到顶峰。刘备临终前的一番话,更是给刘禅贴上了难以摘掉的标签。当时,刘备躺在病榻上,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句话被后人反复提及,成为论证刘禅无能的重要依据。

不过,从历史记载来看,刘禅在诸葛亮辅政期间的表现并非全无可取之处。建兴二年,蜀国遭遇严重旱灾,朝廷粮仓告急。刘禅主动提出减少宫中用度,并下令开仓赈济灾民。这一决定得到了朝野上下的一致好评。

建兴五年,南中又起叛乱。诸葛亮亲自领军南征,留下刘禅监国。期间,有大臣建议趁机扩建宫殿,刘禅不仅拒绝了这个提议,还将建议者降职外调。这些举动都显示出他并非传统印象中的昏庸之君。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诸葛亮在世期间,刘禅也展现出了不俗的政治智慧。每当朝中发生争议时,他总能在适当的时机表态,既不会冒犯到诸葛亮的权威,又能恰到好处地平衡各方势力。这种微妙的平衡术,绝非一个"扶不起的阿斗"所能做到的。

诸葛亮去世后的朝局变化

建兴十二年八月,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的消息传到成都,朝廷上下一片哗然。许多大臣认为,没有了诸葛丞相的主持,蜀汉政权将难以为继。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权力交接过程异常平稳。

在诸葛亮去世后的第三天,刘禅就召开了朝会。会上,他宣布了一系列重要决定。首先,他废除了丞相制度,改设尚书令一职,并将原本集中在丞相手中的权力分散到多个部门。这一决定显然经过深思熟虑,因为在此之前,蜀汉一直沿用汉朝的丞相制度。

紧接着,刘禅任命蒋琬为尚书令。蒋琬是诸葛亮生前极为信任的属下,但他的权力远不及诸葛亮。在蒋琬之下,费祎被任命为尚书,董允被任命为侍中。这种人事安排,实际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建兴十三年春,刘禅又颁布了一道重要诏令,规定重大军政决策必须经过三司会审。这就是说,即便是尚书令也不能独断专行。这一制度设计,充分体现了分权制衡的思想。

在对外政策上,刘禅也做出了调整。他暂停了诸葛亮生前推行的北伐战略,转而采取守势。这一决定引起了一些主战派的不满,但刘禅坚持己见。他下令加强汉中、陇西等前线要塞的防御工事,同时增加粮草储备。

建兴十四年,魏国趁机发动进攻,但因蜀军防御得当,最终无功而返。这次成功的防御,证明了刘禅的战略调整是明智的。同年冬天,他又派遣使者赴吴国议和,巩固了蜀吴同盟关系。

在内政方面,刘禅推行了一系列新政。他下令减轻百姓赋税,鼓励农桑,并在成都、涪陵等地设立义仓,以备荒年之需。这些措施大大稳定了民心。

值得注意的是,刘禅在推行这些改革时,采取了渐进的方式。他没有贸然废除诸葛亮时期的大部分制度,而是在保持制度连续性的基础上,逐步进行调整。这种温和的改革方式,既避免了剧烈动荡,又达到了预期效果。

这些变革充分显示出,诸葛亮去世后的蜀汉朝廷并未陷入混乱,相反,在新的权力架构下运转得井然有序。刘禅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既保持了政权的稳定,又为后续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三位重臣的处决内幕

建兴十六年春,一场震惊朝野的大案拉开序幕。首当其冲的是李邈案。李邈作为蜀汉的老臣,在朝中素有威望。这一年正月,他在朝会上就北伐问题与刘禅发生激烈争执。表面上看,这只是一次普通的政见分歧,但深入调查后发现,李邈私下里与一些将领勾结,意图左右朝廷决策。

李邈案的审理过程异常严密。刘禅命令三司会审,调取了大量证据。最终查明,李邈不仅结党营私,还曾多次向魏国传递军情。他打着进谏的旗号,实则是在为魏国的间谍网络效力。案件审结后,李邈被处以极刑,其党羽也被清除出朝廷。

仅仅过了三个月,刘琰案又轰动朝野。刘琰是蜀汉的御史中丞,负责监察百官。他在任上发现了一些官员的贪腐行为,本应立即上报。但调查显示,刘琰不仅没有揭发这些案件,反而借机敲诈勒索,聚敛了大量财富。

更为严重的是,刘琰利用职务之便,在成都城内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情报网络。他安插亲信打探朝廷机密,并将这些信息高价出售给各方势力。这种行为严重危害了国家安全。经过详细审讯,刘琰伏法,其家产被全部没收。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