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窄性腱鞘炎诊疗全解析: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选择
狭窄性腱鞘炎诊疗全解析: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选择
狭窄性腱鞘炎是一种常见的无菌性慢性炎症,主要由于过度使用或局部组织退行性变导致肌腱和腱鞘机械性摩擦增大。其治疗方法多样,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狭窄性腱鞘炎的诊疗选择,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案。
狭窄性腱鞘炎定义
狭窄性腱鞘炎是一种无菌性的慢性炎症,多由于过度使用、局部组织退行性变等引起肌腱和腱鞘机械性摩擦增大,继而导致腱鞘增生、变性,腱鞘壁增厚,肌腱局部变粗、变性以及管腔狭窄,从而对腱鞘内通过的肌腱产生卡压,阻碍肌腱在腱鞘内正常滑动所致。人群发病率约2~3.1%。
目前治疗方式
物理治疗
冷敷、制动、针灸、超声波疗法、体外冲击波疗法、红外偏振光治疗仪等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类固醇激素(指南推荐首选)
手术治疗
腱鞘切开术、超声引导下肌腱松解术
保守治疗方式
物理疗法
主要方法:冷敷、按摩、支局固定;
总体治愈率在56%~81%
体外冲击波疗法
86例患者,体外冲击波疗法与类固醇激素注射比较,体外冲击波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针灸疗法
66例患者,持续2周的针灸治疗,84%的患者疼痛减轻。
非甾体抗炎药
09年指南:非甾体抗炎药在狭窄性腱鞘炎中不限种类,均为最佳适应症;
2024年综述:非甾体抗炎药对狭窄性腱鞘炎疼痛缓解的有效率为76%91%,对于活动的有效率为45%72%;
临床病例分析
常规会诊患者
11例患者全部选择保守治疗。其中3例因手术禁忌症(脑梗、心梗、全身多发器官衰竭),8例因个人原因(时间、经济、心理因素)选择保守治疗。保守治疗方式包括未治疗、口服止痛药、使用支具、类固醇激素注射和针灸治疗,总体效果良好,但无患者表示有手术意愿。
手术治疗患者
17例手术患者中,4例为桡骨茎突,10例为拇指(含2例双手拇指),1例为示指,2例为中指。手术治愈率在86%~100%之间,仅1例术后未活动导致疼痛加重,其余患者均表示症状明显缓解。
类固醇激素应用
类固醇激素注射虽为首选治疗方案,但存在风险。研究表明,高浓度激素可减弱腱细胞生存能力,抑制细胞增殖,减少胶原蛋白合成。多次注射或注射后剧烈活动会增加肌腱断裂风险,超过3次后风险超过56%。建议使用25G针头斜45°进针,注射次数不超过3次,可采用超声辅助。
手术方式选择
开放腱鞘松解术稳定可靠,治愈率高。近年来,超声引导腱鞘松解术因其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等优势受到关注。
总结
- 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均可选择,保守治疗失败后则必须选择手术治疗;
- 规范的保守治疗治疗效果可,有效率在56%~98%之间;
- 类固醇激素注射为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第一选择,注射次数不要超过3次,可使用超声波辅助;
- 手术切开腱鞘,简单快捷,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超声引导腱鞘松解术近两年被认为效果优于单纯开放切除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