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人民大学团队攻克世界级密码学难题,提出无界全同态加密算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团队攻克世界级密码学难题,提出无界全同态加密算法

引用
科学网
1.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5/522357.shtm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数学学院团队在信息安全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以郑志勇教授为首的现代密码学研究团队,运用理想格理论与中国剩余定理,首次提出了不依赖重采样的无界全同态加密算法。这一成果在信息安全领域顶尖学术期刊发表,并出版了6本相关密码学著作,其中包括世界上首本系统性证明后量子密码的数学原理专著。



全同态加密技术是40多年前由三位密码专家提出的一个著名猜想,这是一个数学界公认的世界级难题,是云安全计算、隐私计算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中的核心支撑理论与技术。团队构造出的隐私计算系统,既能保证安全性,又能促进数据价值最大化,不光破解了这一难题,而且在数字签名、认证系统、电子医疗等领域都具有巨大的应用潜能。

2009年密码学家Gentry首次利用Bootstrapping技术和理想格提出了全同态加密系统,这是世界上首次提出的全同态加密技术。2022年,Gentry凭此工作获得理论计算机领域的最高奖——Godel奖,并在世界数学家大会上作了一小时主旨发言。这充分说明全同态加密技术是世界目前最主流的学术课题。

团队在2023年提出了不依赖bootstrapping技术的全同态加密,首次实现了全同态加密的无界性。再一次,人大学者登上全球学术舞台,世界为之瞩目。今天,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正向未来发起冲锋,古老东方的智慧在人类思想与历史的长河里熠熠闪耀。

团队成员在研究过程中展现了非凡的毅力和智慧。他们每周六上午8点都会准时聚集在学院的讨论室里,交流近期的学术进展。从北京到郑州的旅途中,团队成员们热烈讨论如何实现无界全同态加密技术。最终,2500多年前的中国剩余定理在函数域上数论研究中绽放出新的光华。

郑志勇教授表示:“这是厚积薄发的过程,中国剩余定理所具有的天然优势,能够帮助构造一个随机的公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与随机性。”团队成员刘峰霞解释说:“在数学研究中,有一个‘顶天立地’的说法。‘顶天’,就是在基础学科的理论中深耕;‘立地’,则是将数学理论融入社会发展的需求之中。这也恰恰是我们团队的理念和宗旨。”

郑志勇教授还分享了他的治学理念:“我热爱数学。每当我深入思考数学问题时,心里总有一种求知的快乐。”他每天早上四点起床,用最清醒的两个小时进行数学计算。在教学中,他努力将前沿理论与产业应用融入教学中,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