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科技创新助力食品安全:新型比色法快速检测牛奶中大肠杆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科技创新助力食品安全:新型比色法快速检测牛奶中大肠杆菌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mbiosh.com/column/testing-technology/testing-technology-method/30399

大肠杆菌是常见的食源性病原体,广泛存在于肉类、鱼类、乳制品和蔬菜中。近日,中国科研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Au@Ag核壳纳米颗粒的比色分析方法,实现了对大肠杆菌的快速、灵敏检测,为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带来了一场革命。

在全球化的今天,食品安全问题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威胁着公众健康。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简称E. coli),这个常见的食源性病原体,广泛存在于肉类、鱼类、乳制品和蔬菜中。一旦摄入被污染的食物,可能导致水样腹泻、呕吐、出血性结肠炎,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快速、准确地检测大肠杆菌对于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传统的检测方法,如菌落计数、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虽然准确,但存在耗时长、需要专业设备和高技能操作人员等缺点,难以满足快速检测的需求。比色分析法因其快速、简便、无需复杂仪器等优势,成为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

近日,一项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为食品安全检测带来了新的希望。科研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Au@Ag核壳纳米颗粒的比色分析方法,利用对苯醌(p-benzoquinone,简称BQ)作为脂溶性氧化还原介质,实现了对大肠杆菌的快速、灵敏检测。

大肠杆菌在检测体系中将BQ还原为羟基醌(hydroquinone,简称HQ),HQ进一步还原Tollens’试剂中的银离子,在金纳米颗粒(AuNPs)表面形成Au@Ag核壳纳米颗粒。随着大肠杆菌浓度的增加,溶液颜色从红色变为橙色,390 nm处的银吸收峰逐渐增强。通过优化BQ浓度,确定6 mM为最佳条件,确保了足够的HQ生成,以满足后续反应的需求。

实验结果令人振奋。在1.0 × 101至1.0 × 107CFU/mL的浓度范围内,吸收峰强度与大肠杆菌浓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低至3 CFU/mL。这一检测范围和灵敏度,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显著优势。此外,该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简称S. aureus)无反应,展现出卓越的特异性。在牛奶样品中的检测实验中,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充分验证,回收率高达110.3%至110.8%,相对标准偏差(RSD)值稳定在4.37%至4.55%之间。

这项基于Au@Ag核壳纳米颗粒的比色分析方法的问世,为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带来了一场革命。它不仅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更以快速的检测速度,为食品检测人员提供了一双“火眼金睛”,能够在第一时间揪出潜藏在食品中的大肠杆菌。在实际食品样品检测中的出色表现,更是预示着其在食品安全防线中的巨大应用潜力。这不仅是科研人员的一次胜利,更是对全球消费者食品安全承诺的一次有力兑现。随着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食品安全的防线将更加坚固,消费者的健康将得到更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Zhang D, Zhang X, Li X, et al. Sensitive colorimetric detec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in milk using Au@ Ag core-shell nanoparticles[J]. Talanta, 2024, 280: 126783.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