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浚县古城里的中国年味
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浚县古城里的中国年味
2024年12月4日,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这份珍贵的申遗文本中,河南浚县古城作为“年市、社火、庙会、灯会等”庆祝活动的特色举办地,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作为首个列入世界非遗名录的春节庆祝地,浚县古城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活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年味的魅力。
浚县,这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地区重要的文化中心。它不仅是孔子弟子子贡的故乡,更是一座见证了中国历史变迁的活化石。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面积2.5平方公里,城内街区结构布局保存完好。以钟鼓楼(文治阁)为中心,东西南北四条主街、八条小街、三十六条小巷交织成一幅古老而生动的市井图。
浚县古城的魅力,不仅在于其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更在于它与大运河的深厚渊源。卫河,这条流淌了1800多年的“活着的遗产运河”,穿城而过,留下了黎阳仓、永济渠等珍贵的历史遗迹。2014年,卫河(永济渠)浚县段作为中国大运河31个遗产区之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进一步彰显了浚县古城的文化价值。
2024年的春节,浚县古城迎来了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从腊月十六到次年二月初二,长达45天的庆祝活动,让这座千年古城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六大民俗盛会:大伾山庙会、浮丘山庙会、九流渡添仓会、码头河灯会、裴庄灯棚会和白寺炉灯会。这些活动各具特色,精彩纷呈,吸引了数百万游客前来观赏。
正月初九的大伾山庙会是整个春节活动的高潮。这一天,来自四面八方的社火队汇聚于此,踩高跷、耍狮子、舞龙、跑旱船等传统表演轮番上演,场面蔚为壮观。社火队员们身着华丽的服饰,伴随着锣鼓声和欢呼声,将节日的气氛推向了高潮。整个活动现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仿佛让人穿越回了古代的繁华市集。
浚县古城的年味,不仅体现在热闹的庙会上,更渗透在当地的特色美食中。黎阳子馍、八大碗等传统美食,以其独特的风味吸引了众多食客。八大碗是浚县的传统名菜,由八种不同的菜品组成,每一道都凝聚着浚县人民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道菜以其口感醇厚、味道独特而著称,让人回味无穷。
值得一提的是,浚县古城的非遗文化也在春节期间得到了充分展示。浚县泥咕咕,这种能用嘴吹出不同声音的泥塑小玩具,2006年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古城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泥咕咕的摊位,孩子们手里拿着新买的泥咕咕,兴奋地吹出各种欢快的声响。浚县大平调,一种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地方戏曲,也在春节期间进行了多场演出,让游客们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戏曲的魅力。
知名音乐博主“小书子”在浚县古城的直播,让更多人了解到了这座古城的独特魅力。她身着古装,在古城里弹唱,向网友们介绍浚县古城的历史古迹和特色美食。她对当地传统美食八大碗赞不绝口:“它的口感醇厚,味道独特,让人回味无穷!”小书子还向网友们介绍了浚县正月古庙会等特色庆祝活动,并诚挚邀请网友们来浚县过年,亲身感受这座古城的独特魅力。
作为首个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春节庆祝地,浚县古城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座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在这里,历史与现代交织,传统与创新并存。浚县古城以其独特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春节的魅力,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