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瓯永固杯:清代宫廷工艺的巅峰之作
金瓯永固杯:清代宫廷工艺的巅峰之作
金瓯永固杯是清朝乾隆年间制作的一件珍贵文物,不仅是饮酒工具,更是清代皇帝每年新年举行开笔仪式时的专用酒杯。它集多种精湛工艺于一身,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巅峰之作。
金瓯永固杯是清乾隆帝谕旨造办处制作的饮酒工具,更是清代皇帝每年新年举行开笔仪式时的专用酒杯。其高12.5厘米,口径8厘米,金质,鼎式,圆形,直口。杯口沿錾回纹一周,一面中部錾篆书“金瓯永固”,另一面錾“乾隆年制”四字款。
故宫博物院中的金瓯永固杯
工艺与装饰
金瓯永固杯的制作融合了多种精湛工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花丝镶嵌、錾刻、镶嵌和点翠等。
- 花丝镶嵌:这是一种将金银等金属细丝编织、镶嵌成各种图案和造型的工艺。在金瓯永固杯的制作中,花丝镶嵌工艺被用于制作杯身的花纹和装饰,使杯子更加精美华丽。
花丝镶嵌器物
- 錾刻:錾刻是一种在金属表面用錾子雕刻出各种图案和纹饰的工艺。在金瓯永固杯的制作中,錾刻工艺被用于制作杯身的文字和图案,使杯子更加具有艺术价值。
图片仅供参考,并非金瓯永固杯
- 镶嵌:镶嵌是一种将宝石、珍珠等贵重材料镶嵌在金属表面的工艺。在金瓯永固杯的制作中,镶嵌工艺被用于制作杯身的装饰,如镶嵌珍珠、红宝石、蓝宝石等,使杯子更加璀璨夺目。
点翠工艺器物
- 点翠:点翠是一种将翠鸟的羽毛粘贴在金属表面的工艺。在金瓯永固杯的制作中,点翠工艺被用于制作杯身的装饰,使杯子更加鲜翠亮丽。此工艺现已失传。
点翠工艺器物
独特设计
金瓯永固杯在设计上独具匠心,体现了皇家的尊贵与威严。
耳部装饰:杯身两侧各有一变形龙耳,称为夔龙耳。夔龙头上各镶嵌一颗珍珠,与杯口齐平。龙耳的设计不仅增加了杯子的威严感,也寓意着乾坤在握,基业蒸蒸日上。
足部设计:三足皆为象首式,象耳略小,长牙卷鼻,额顶及双目间亦嵌珠宝。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吉祥的象征,又与佛教有关联,以象做足表达了对吉祥如意的追求,也暗指太平有象。
历史背景与制作历程
金瓯永固杯的诞生源于乾隆皇帝的亲自督办。乾隆四年,内务府造办处建立后,乾隆皇帝觉得新年明窗开笔时缺个物件,便从全国3000能工巧匠中挑选80名,开始制作这一宝物。乾隆皇帝对其制作十分重视,前前后后下圣旨十余道,对杯子的造型、装饰等方面都亲自过问、数次修改,制作时间长、工序繁、艺技精,在我国造宝历史上堪称空前绝后。
乾隆二十五年元旦开笔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颠沛流离
1860年,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将庋藏其中的稀世珍宝劫掠一空。存放在圆明园的一只纯金金瓯永固杯与一只铜鎏金金瓯永固杯被时任法军上校的杜潘掠走。杜潘归国之后,将盗得的珍品陆续拿到巴黎的杜鲁欧拍卖行进行拍卖,文物由此散至欧洲各地。待到1872年,当年被杜潘掠走的两只金瓯永固杯辗转被理查·华莱士爵士在拍卖会上购入,现藏于伦敦的华莱士收藏馆。
华莱士收藏馆里的金瓯永固杯
除了流落到海外的两只金瓯永固杯,尚有一只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一只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是乾隆六十二年(嘉庆二年)所制的金杯,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具体信息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细微差别。
文化寓意
“金瓯”一词自古被视作江山社稷的代称,“金瓯永固”寓意着国家疆域完整、牢不可破,象征着社稷稳固、江山鼎定。“我国家犹如金瓯,无一伤缺。”。每年新年凌晨子时,皇帝会在养心殿明窗,把金瓯永固杯放在紫檀长案上,注入屠苏酒,亲自点燃蜡烛,提起毛笔,书写祈求江山社稷平安永固的吉语,“只要喝点屠苏酒,耍点小脾气,就能使江山长久了”“燃烛提笔祝语,祈求金瓯永固”所以此杯被清代皇帝视为珍贵的祖传器物,具有极高的政治和文化象征意义。
*更多解读:**讲金瓯永固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