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偏好逆转与消费者选择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偏好逆转与消费者选择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29/20/6850818_1135362715.shtml

事由
行为学中所说的偏好的稳定性,是指人自身的状态和所处环境的状态的相关参数都被考虑在内之后,人的行为具有相对稳定的偏好。
许多西方经济学本科教材中,消费者选择理论中的序数效用论对偏好有如下假定:
01
“三大”基本假定
(1)
第一,偏好的完全性或完备性。可以明确比较和排列不同商品组合。要么A≺B;要么 A=B;要么 A≻B(即可以比较)。即消费者总是可以把自己对任意两个商品组合的偏好评价准确地表达出来。
(2)
第二,偏好的可传递性。如果A≻B,B≻C,那么,A≻C(即可以传递)。偏好的可传递性假定保证了消费者偏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因而也是理性人的选择。
(3)
第三,偏好的非饱和性。消费者对每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都没有达到饱和点,即每一种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都大于零。对任何商品,总认为数量多的商品组合比数量少的商品组合带来的满足程度更高,(即多比少好)。这个假定意味着,消费者认为值得拥有的商品都是“好的东西”(goods)而不是“坏的东西”(bads)。
实验经济学家(包括大部分心理学家或行为学家)认为,经济学理论有关人类行为的假设前提是否有效需要经过检验。传统经济学的数学逻辑推理是严密的,但是如果对行为的假设是错误的,即不符合心理学的有效性,则所得出的经济理论将无法正确地解释和预测真实世界。

02
行为经济学与实验
卡尼曼(Kahneman)和特沃斯基(Tversky)在1979年设计的一组用来检验微观经济学中期望效用理论的实验。
他们要求实验者在两种情况下,分别选择自己愿意接受的彩票。
【问题1】:
彩票A:你有100%的可能获得300元,
彩票B:你有80%的概率获得400元,
你愿意选择哪一种彩票?
实验结果是,大部分人都选择A。
传统经济学中的“理性人”这时会跳出来批判:选择A是错的,
因为400×80%=320,期望值要大于300。
实验结果表明:处于收益状态时,人们往往小心翼翼、喜欢见好就收,害怕失去已有的利润。大部分人都是风险厌恶者。
卡尼曼和特沃斯基称之为“确定效应”
03
前景理论与实验
“确定效应”表现在投资上就是投资者有强烈的获利了结倾向,喜欢将正在赚钱的股票卖出。
投资时,多数人的表现是“赔则拖,赢必走”。在股市中,存在“卖出效应”,即投资者卖出获利的股票的意向要远远大于卖出亏损股票的意向。这与“对则持,错即改”的投资核心理念背道而驰。
前景理论及实验结果表明,人们在面临“收益”时是厌恶风险的,而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好的,出现了偏好逆转。这个理论推翻了期望效用理论关于偏好的一致性的公理。
04
偏好逆转与消费者选择
我们暂且不对前景理论的对错进行评判,在此只对教材分析如下:
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分析工具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无差异曲线的主要特征就是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为什么会凸向原点呢?源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而边际替代率递减则源于边际效用递减。按此逻辑,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会使得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大幅度降低,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降低了,人们从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效用水平也就降低了,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程度还能一如既往地保持稳定不变?
可见,偏好稳定与边际效用递减在逻辑上就存在不一致性。
因此,偏好逆转与消费者的次优选择才是生活中的常态,最优化选择理论或效用最大化理论只能是黑板经济学中的梦想而已。
边际效用递减,偏好极不稳定;
选择岂能最佳,次优即是常态。
希望同学们能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偏好的稳定性联系在一起,考虑一下二者的逻辑关系以及理论的科学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