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笔记》:现代人必学笔记术的四个导读重点
《巨人的笔记》:现代人必学笔记术的四个导读重点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笔记是人人都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来吸收和转化信息,你也能成为知识的巨人!今天要分享的这本书,讲述的就是通过笔记记录,学习一套简单的方法,就能逐渐改变自己的人生。这本书的作者是韩
国第一位记录学家金翼汉,他通过记录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并创立了韩国现行的国家记录管理框架。他希望通过分享自己近30年的记录经验,帮助读者通过笔记持续成长,将外界的信息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达到改变人生的成果。
书中强调,笔记不只是简单的记录,而是要通过正确的方法来吸收和转化,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远。这本书前半部分讲述了记录的重要性,以及做笔记和摘录的操作方法,后半部分介绍了五个实战领域:学习、对话、思考、日常、工作,并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和范例。
一、什么是记录型人类?
作者指出,如果你无论怎么读书,成绩都没有起色;看了一堆书,也记不住任何东西;总是感到郁闷或渴望提升工作效率,你就应该开始"记录"。记录是最简单、最快速突破自己极限的方法。作者称这种懂得记录的人为"记录型人类"。
然而,作为记录学家的作者,他听到很多人不知道怎么记录时,感到非常难过。原因在于大多数人误解了"记录"这个词。一听到记录,人们往往会想到那些写字和打字很快的人,以为他们会在听演讲、读书时,一字不漏地抄写笔记。但这是一个巨大的误解。作者强调:"速记、不停抄写的人,不是记录型人类。"
那么,作者所说的"记录"是什么呢?记录是通过思考、摘要和整合的能力,将重要信息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比如,在听人说话三分钟后,不懂记录的人会试图把所有的话都写下来。而懂得记录的人只会从这三分钟的讲话中,提取出最重要的2~3个关键字。
如果你想要学会记录,很简单,现在就可以练习。你可以暂停阅读,然后回想,从文章开始到现在,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三个关键字是什么?为什么你会选择这三个关键字?
例如,可能会选择这三个关键字:记录型人类、记录、笔记。当你尝试练习时,你会发现,提取这些关键字就足够了,而不需要记住每一个字。
因此,作者强调:"记录型人类,就是浓缩记录的内容、进行摘要的人。"更有趣的是,这本书并不是教大家留下一堆记录,反而是教你如何写得更少一点,但把更多的东西烙印到大脑中。记录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好点子的人,善于实践计划的人,善于策略思考的人。
二、摘要就是记录的核心能力
延续前面提到的,记录最核心的能力就是"摘要"的能力。什么是摘要?摘要就是压缩记忆。
作者指出,摘要是一种压缩记忆、重新创造的行为。书中举例,昨天你在路上,看到树叶在风中不停摇摆。那一刻,你忽然感觉"树叶好像在说话"。如果你要记录这件事,你会写些什么呢?
如果你只懂得抄写,想要写下一大堆文字,你可能会写:"我看到树叶在风中不停摇摆,似乎在说些什么。"但是,如果你懂得摘录、懂得浓缩自己的记忆,你可能会写:"树叶的细语。"短短的五个字,你就写下了自己看到树叶时的所有意象。
所以我们在记录时,不是记下所有东西,而是只保留最重要的东西。有了这些摘要后的记录,你就能从这些记录中继续压缩出更精炼的智慧。
正如作者强调:"做记录的人是从一百个记录中选出十个珍贵记录的人。在众多沙粒之中,发现闪耀的宝石。无论身处哪个领域,这都是我们一定要培养的重要能力。"
因此,记录型人类在记录整体经验时,会选择代表性的几个字词来记录。这些内容积累久了,就会成为自己的故事、文字、讲义以及思维。就像刚才做的关键字练习一样,每个人选择的关键字可能都不一样,这就是每个人的独特性。
记录就是一种反复摘要的行为。摘要的目的是内化信息,创造出独特的见解。
三、用自己的词汇产生理解
说到这,关于创造出独特见解,可能很多人会害怕一件事:如果为了做摘要,浓缩了一段很长的信息,会不会"误解"或"误读"这段信息原本的意思?
作者斩钉截铁地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害怕误读。他提醒道:"人们总是担心自己会误读。但是你要丢掉误读的恐惧,对自己有点信心。当然,我不是叫各位扭曲正确的信息和明确的事实。我指的是,每个人都能自由解读看过的书或电影等内容。"因为结合各种自由解读,产出新东西,是内容最重要的价值。
他还说:"当我们阅读时,作者的意图并不是太重要。把焦点放在有共鸣的地方,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摘要和记录。纵使你的关键字不同于作者本来的也无所谓,你必须选择自己完全理解、感同身受的词汇,而不是陌生和没有意义的词汇。"
例如,作者提到"要对学习和思考做记录",这可以理解为"卡片盒笔记法"中的"永久笔记"的概念,即我们需要用自己的话,把学习和思考的内容,写成一个"给未来的自己"看了还是有"永久有用"的笔记内容。这就是从外部信息转化为自己的观念和想法。
另外,作者也提到要"对生活日常做记录",这可以理解为"子弹笔记法"中的"日志",或者很多人所说的"日记"。除了记录每天的日常之外,作者也提到要记录每周的、每月的、每年的,这可以转换为子弹笔记法的周志、月志、年度志。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把作者提到的"有共鸣"的概念,持续补充到自己原本已经理解的主题里面,形成新的理解。这也是作者提倡的记录的好处,吸收他人的知识,以自己的方式重新解读、架构,将使我们学到更多。
根据这个观念,我们要学会,不要只拘泥于作者用的词汇是什么,而是用自己习惯的词汇去产生理解,这样才会学得深、记得牢。
四、记录型人类的记忆方法
关于记忆,很多人的误解是联想到学生时期,以为记忆就是为背诵出正确的答案。如果你只是为记忆而记忆,通常只会沦为短期记忆,对长远的人生通常没有什么意义。
书中提倡记录型人类的记忆方法,就是先记录,然后复述出来。作者认为:"无论是什么样的信息,只要有自己的逻辑,就有办法构建出一段叙事。对我来说,真正的阅读是以自己的方式述说出书中的知识。"延续上一个重点,除了用自己的词汇产生理解之外,还要用自己的方式说出学到的知识。
作者指出,记忆是越淬炼越恒久。如果解读书中的内容是记忆的开端,写笔记就是记忆的第一次淬炼,回顾笔记是记忆的第二次淬炼。第三次,也就是最后一次淬炼,是用语言和文字重新表述。完成三次淬炼后,就会牢牢记住这件事。记录,然后复述出来,是记住一件事的最佳方法。
读到这里,就会发现这不就是我们在做的方式吗?例如,写读书心得就是学习、思考和日常的记录。第一次记录是看完书写笔记,第二次记录是提取自己的记忆写成读书心得,第三次记录是用自己的话重新说出来,录成播客和视频。
所以,如果要回想某本书讲什么,可以非常快地回答出"这本书最重要的一件事"。如果要继续延伸出三个重点,应该也可以做到。但是,如果要继续延伸出九个重点,可能就比较难了。这不代表记忆力不好,而是真正重要的事情其实没有那么多,当需要时回想得起来就好。
正如作者所说:"记录对于提升思考能力非常重要。"我们需要的往往不是更好的记忆,而是更好的思考。不需要记得所有事情,而是记得恰到好处、可以让你产生更好思考的记忆就可以了。
后记:做记录就会带来自由
总结来说,《巨人的笔记》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口吻,说明了做记录和笔记的重要性与方法,特别是在五个生活领域的实际示范,操作性很强,新手可以马上学会,老手也会得到启发。
从这本书中还收获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那就是我们可以通过记录,获得人生的自由。就像知名金句:"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记录也是一样的,你有多少记录,就有多少自由。
书中用房间收纳来比喻,在一个凌乱不堪、从不整理的房间里,很难找到想找的东西。你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去寻找,甚至不一定找得到。身处于混乱之中的人,无法获得自由。相反,一个有秩序、有整理过的房间,能让我们快速找到东西,减少无谓的琐事,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当我们通过记录内化了重要的知识,在有人际冲突时,我们可以找到沟通的窍门;在工作遇到瓶颈时,我们可以想到变通的做法;在内心感到忧愁时,我们可以借助不同的视角来化解内心的纠结。自由,来自于记录。记录,来自于自律的笔记习惯。
所以,"做记录就会带来自由",《巨人的笔记》这本书就是通往自由路上不可多得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