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养生:别熬夜,还有这些养生要点
冬至养生:别熬夜,还有这些养生要点
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节气,不仅标志着数九寒天的开始,更是一个养生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节,如何通过调整作息和生活习惯来保持身体健康?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冬至养生的要点。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这一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数九寒天的开始,在养生方面有着特殊意义。此时天气寒冷且阴气盛极,自然界处于"至阳至阴"状态。从养生角度看,冬至开始不应熬夜,这既有科学依据,也有传统养生观念支撑。
现代社会中,不少人不清楚冬至熬夜的危害以及冬至养生的重要性。下面我们来详细探讨相关问题。
一、冬至时熬夜为何损伤人体阳气?
冬至天气寒冷,阳气潜藏,阴气最盛。人体需顺应这一规律,熬夜会打乱生物钟,使本应潜藏休养生息的阳气被迫消耗,就像灯在该熄灭时还亮着,灯油(阳气)消耗更快。
在中医理论里,夜晚阴气上升、阳气内敛,熬夜让人体暴露于阴气过重环境,自身阳气又得不到补充,如同冬天不给屋子生火还开窗,屋里热气(阳气)会不断散失。
冬至时节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熬夜加重身体负担。夜间身体本应自我修复调整,熬夜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心脏、血管等器官得不到充分休息,如同高速运转的机器易出故障。
二、冬至开始早睡早起有哪些养生好处?
对精神状态改善很大。早睡早起能让大脑充分休息,第二天会神清气爽,思维敏捷,工作和学习效率提高。不像熬夜后脑袋昏沉,做事易出错。
有利于增强免疫力。充足睡眠是身体修复和免疫系统增强的重要时段。早睡早起让身体有更多时间修复受损细胞,提高免疫细胞活性。有病菌入侵时,经过良好睡眠的身体能迅速抵御病菌。
对皮肤有益。夜间是皮肤新陈代谢高峰期,早睡早起能让皮肤更好养护,细胞排出毒素、吸收营养,使皮肤光滑细腻,减少痘痘、暗沉等问题,不像熬夜者皮肤粗糙、干燥且有黑眼圈。
三、冬至期间,除不熬夜外还有哪些养生习惯有助于调和阴阳?
晒太阳。冬至太阳温和,中午找阳光充足处晒太阳可吸收阳气,晒后背佳,因后背有很多经络穴位,像给身体小太阳充电,但注意晒太阳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晒伤。
泡脚。晚上睡前用温水泡脚可促进血液循环、调和气血。可加艾叶等中药材(艾叶有温经散寒作用),水要没过脚踝,泡15 - 20分钟至身体微微出汗,如同给双脚做温暖SPA,让全身放松。
饮食养生。多吃温热性食物如羊肉、核桃等。羊肉性温热,有温中补肾功效,例如当归生姜羊肉汤(羊肉洗净切块焯水后与当归、生姜炖煮)适合体质虚寒者冬至食用补充阳气。
四、老人和孩子本身阳气不足,冬至期间除不熬夜外还需注意哪些养生方面?
(一)老人
保暖更需注意。老人身体对温度变化敏感,冬至寒冷要多穿衣服,尤其脖子、腰部、脚部等易受寒部位,可穿高领衣服、戴护腰、穿厚袜子,出门戴帽子防止头部受寒。
运动不能剧烈。天气好时外出散步,速度不宜过快,时间不宜过长且最好有人陪伴,避免意外。
饮食注重易消化食物。老人消化功能弱,冬至可多吃粥类如小米粥,其有健脾和胃功效。
(二)孩子
注意防止感冒。孩子好动易出汗,冬至寒冷天气出汗后要及时擦干、更换衣服避免着凉。
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除多吃温热性食物外还要多吃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如胡萝卜炖牛肉(牛肉富含蛋白质,胡萝卜富含维生素)营养丰富。
睡眠要更充足。孩子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充足睡眠重要,除早睡早起外中午可适当午睡让身体充分休息。
冬至是养生的重要时节,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养生。冬至时避免熬夜,养成良好养生习惯,老人和孩子根据自身情况注意养生细节,这样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