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还是免费,疫苗到底是怎么分的?
收费还是免费,疫苗到底是怎么分的?
在社区医院的预防接种门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一诺家长,请携带您的宝宝到1号接种台接种水痘疫苗。”“王者荣耀家长,请携带您的宝宝到2号接种台接种脊灰疫苗。”“子涵家长,请携带您的宝宝前往缴费处缴费。”子涵妈妈一脸疑惑:“医生,我家子涵为什么打疫苗要钱啊?”
这个问题可能不止子涵妈妈疑惑,很多人尤其是有了自己孩子后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要接种这么多疫苗?为什么有些疫苗是免费的,有些是自费的?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疫苗的分类和相关政策。
为什么疫苗有收费的有免费的?
打疫苗的重要性很多人都知道,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那么,为什么有些疫苗免费,有些疫苗收费呢?
先来了解几个基本概念:
“免费疫苗”,即免疫规划疫苗:这是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规定受种的疫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居民,依法享有接种免疫规划疫苗的权利,履行接种免疫规划疫苗的义务。
“自费疫苗”,即非免疫规划疫苗:这类疫苗是按照“知情同意、自愿自费”的原则接种的。部分地区会根据疾病流行情况和疫苗供应状况,将一些非免疫规划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由政府出资采购,免费提供给居民接种。
用教育来类比,就像我国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不再收取学费和杂费。目前国家还难以负担所有疫苗都免费,所以部分疫苗需要个人承担费用。但随着传染病流行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的范围也会调整。例如,2002年国家将乙肝疫苗纳入全国儿童计划免疫,2016年将脊灰灭活疫苗纳入免疫程序,2023年江苏将水痘疫苗、脊灰灭活疫苗等纳入免疫规划。
哪些疫苗是免费的?
回顾我国免疫规划的历史:
- 1978年开始实施计划免疫工作时,免疫规划疫苗仅有4种,称为“4苗防6病”。
- 2007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免费接种的疫苗扩大到14种,称为“14苗防15病”。
具体来说,“4苗”包括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可以预防肺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和麻疹等6种疾病。“14苗”则包括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麻风疫苗、乙肝疫苗、麻腮风疫苗、乙脑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甲肝疫苗、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可以预防15种疾病。其中,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钩体疫苗主要针对重点人群的应急接种。
自费疫苗要不要打?
自费疫苗,即非免疫规划疫苗,遵循“知情、自愿、自费”的原则。接种前,接种门诊工作人员需要向儿童家长详细说明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注意事项、可能的不良反应等信息,并告知现场留观等注意事项。对于含免疫规划疫苗成分的非免疫规划疫苗,还需要告知其同效替代作用。接种医生都会经过专业培训,家长可以放心咨询。
家长可以根据宝宝的身体状况和家庭经济情况,自愿选择合适的非免疫规划疫苗。例如,水痘疫苗、HPV疫苗等虽然属于自费疫苗,但对预防特定疾病非常有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