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选洗面奶,从认识表面活性剂开始
挑选洗面奶,从认识表面活性剂开始
从一个因使用不当洗面奶导致皮肤问题的真实案例出发,本文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洗面奶中最重要的成分——表面活性剂,特别是皂基型表面活性剂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如何在产品成分表中识别。对于追求科学护肤的你,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实用指南。
前几天,一位好友中皮肤敏感的小姑娘,因为使用了不适合的洗面奶,导致皮肤状况恶化。这促使我来详细讲解一下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洗面奶。
洗面奶的主要功能是清洁,不要过分期待它能美白或补水。一款好的洗面奶应该在有效清洁的同时,尽量减少对肌肤的负担。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其核心成分——表面活性剂。因此,了解配方中的表面活性剂种类,是挑选合适洗面奶的关键。
一、皂基/皂基型表面活性剂
高中化学课上,我们可能都做过“制皂实验”。通过油脂与碱液的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盐(肥皂)和甘油,再通过盐析,就能得到肥皂块。
这个古老的清洁原理,如今被应用在洗面奶中,形成了皂基洗面奶这一类型。皂基洗面奶的优点是清洁力强,但pH值较高(通常在8.5-9.5之间),刺激性也较大。因此,它更适合没有伤口的油性皮肤使用。而干性或偏干性皮肤由于表面油脂不足,过度清洁会损伤角质层,所以不适合使用皂基洗面奶。
那么,如何从成分表中判断是否为皂基洗面奶呢?
在制皂实验中,关键原料是脂肪酸和碱。常用的脂肪酸包括月桂酸(十二烷酸)、肉豆蔻酸(十四烷酸)、棕榈酸(十六烷酸)、硬脂酸(十八烷酸)等。这些脂肪酸的碳链长度不同,碳原子数越多,泡沫越细腻稳定,对皮肤的刺激性也越低。其中,月桂酸的刺激性最强,硬脂酸的刺激性最弱。值得注意的是,自然界中的脂肪酸碳原子数几乎都是偶数。
碱类成分则主要包括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和三乙醇胺(TEA)等。
如果产品成分表中同时出现脂肪酸和碱,那么这就是皂基配方。有时候,脂肪酸和碱会以高级脂肪酸盐的形式出现,如月桂酸钠/钾、肉豆蔻酸钠/钾、硬脂酸钠/钾等,这些都属于皂基表面活性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