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养老资金储备不足问题如何解?养老产业低盈利难题如何破?
专家热议:养老资金储备不足问题如何解?养老产业低盈利难题如何破?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在2024陆家嘴论坛“全体大会六:银发经济与养老金融”上,多位银行、保险机构高管、国际知名金融机构负责人及学者齐聚一堂,就养老资金储备不足、养老产业低盈利等关键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并分享了各自的见解和建议。
中国养老产业面临的挑战
中国农业银行董事长谷澍指出,当前银行业在养老金融方面已取得初步进展,但与实际服务需求相比,仍存在不少难点和堵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见效相对慢一些。养老产业普惠性经营主体面临着如何盈利、如何取得担保的难题。
- 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大量县域人口迁移,转化为新市民,但是与之配套的养老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供给相对薄弱。
- 银发经济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需要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合力打造完善服务生态,将难点变成亮点。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总裁蔡希良则从供需两侧分析了养老产业的挑战。在需求方面,我国老年人的养老金替代率不高,国际组织建议的养老金替代率是55%,而我国尚未达到这一指标,导致老年群体支付能力不足。在供给方面,养老服务供给不充分、不平衡,居家养老服务发展不充分,医养综合服务保障水平也有待提升,大部分养老机构只养老不医护,医疗机构只治病不养老,老年人难以获得生活照料和医疗养护的双重保障。
金融机构的探索与创新
在参与养老金融方面,保险机构具有天然优势。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赵永刚表示,保险机构在资金管理上注重投资安全性和稳定性,擅长长期资金大类资产配置、从资金端和资产端双向服务养老金管理、以及提供保险投资服务一站式解决方案。
赵永刚同时指出,养老服务是一个需要秉持长期主义的产业,需要沉下心来打造核心能力。蔡希良则建议通过“养老金融+养老服务”“养老金融+健康管理”的模式,探索养老金融与养老产业的深度协同,破解养老产业低盈利难题。
国际经验借鉴
日本作为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其银发经济的发展经验值得借鉴。瑞穗金融集团董事长Seiji IMAI介绍,日本建立了专门的互助支持和社会关怀系统,包括政府社保支持、市民集体参保的互助保险制度,以及个人养老金责任制度。他认为,现代银发经济已不同于传统养老观念,老年人对休闲娱乐活动的需求日益增长,这要求养老产业提供更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
对于国际知名资管机构施罗德而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是一场机遇。施罗德集团中国事务主席Sebastian WOOD表示,人口结构的变化带来了重大经济挑战,但同时也为全球资产管理公司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他建议将国际资产纳入中国养老金投资组合,以实现全球多元化投资,获得更广泛的投资机会和潜在更高风险调整后的收益。
银行业探索与建议
在银行业方面,农业银行在多层次支柱建设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在第一支柱方面,主要通过建设一卡多用场景、实现卡的跨省通用等措施,优化社保医保服务。在第二支柱方面,通过提高企业年金的综合回报水平,提升企业年金的托管规模。在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方面,提供存款、理财、基金、保险等全面产品供给。
谷澍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特别是税务部门,在税务优惠方面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建立企业年金。
全国政协常委周汉民以长护险为例,提出筹资应多元化,包括财政补贴、医保支出、个人支付等。他建议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设立专门的长期护理保险部门,由社会、专业机构和个人共同承担筹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