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张艺谋的巅峰之作《活着》,余华原著:活着到底为了什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张艺谋的巅峰之作《活着》,余华原著:活着到底为了什么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BIOR29C05561DJV.html

《活着》是张艺谋1994年执导的一部剧情长片,由葛优、巩俐主演,改编自余华1993年的同名小说。这部电影不仅在国际上获得了包括戛纳评审团大奖在内的诸多荣誉,更被许多观众视为张艺谋导演事业的巅峰之作。

富贵的堕落与家破人亡

故事开始于富贵,一个不折不扣的败家子。他每天的主要活动就是赌博,但运气却总是不佳。尽管如此,他依然乐在其中,甚至对自己的皮影艺术颇有自信。然而,他的挥霍最终导致了家庭的破产。

某天晚上,富贵在赌场上输得一无所有,连家中的房产也被龙二夺走。当他回到家时,发现妻子家珍带着女儿凤霞已经离开,只留下一句:“你就这么活着,他举着这点家底儿,非得让你折腾光了。”

富贵的重生与家庭的重建

失去了一切的富贵,开始了他的平民生活。他开始卖家中仅存的坛坛罐罐,甚至开始唱皮影戏谋生。幸运的是,家珍带着儿子有庆回到了他的身边。他们开始了一段虽然艰辛但充满希望的生活。

然而,40年代的中国并不太平。富贵和他的戏班在演出时被征召入伍,卷入了国共内战。在军队中,他遇到了善良的老全,学会了在乱世中生存的法则。战争结束后,他回到了家,却发现女儿凤霞已经变成了聋哑人。

家庭的再次破碎与希望的延续

50年代,有庆在一次意外中被区长撞死,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又一次沉重的打击。60年代,破四旧运动开始,富贵的皮影戏也被迫烧毁。然而,家珍和富贵依然坚强地生活着,他们的外孙馒头成为了他们新的希望。

电影的结尾,富贵每年都会给馒头拍一张照片,放在凤霞和有庆的坟前。他告诉馒头:“牛以后啊,馒头就长大了。”这个充满希望的结尾,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延续。

电影与原著的差异

电影《活着》与余华的原著小说在结局上有很大的不同。在小说中,富贵的亲人一个接一个地离他而去,最后只剩下他自己和一头老牛。而电影则选择了一个更加温情的结局,通过外孙馒头的成长展现了生命的延续。

电影的主题

《活着》不仅仅是一部展现个人命运与国家历史交织的电影,更触及了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价值观。电影通过富贵的故事,传达了一个简单却深刻的主题: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多么艰难都要活下去。这种对生命的执着和坚持,正是中华民族能够历经千年而不衰的重要原因。

正如余华在小说中所写:“人是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这部电影,正是对这种最朴素也最伟大的生命力量的赞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