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道医人物 | 药王:孙思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道医人物 | 药王:孙思邈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tianshifudaoyi.com/home/index/article/id/2510/nav/3.html

孙思邈,字元晖,亦称孙真人,是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被后人尊称为“药王”。他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主持编撰完成了世界上的首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在医学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志学学医

孙思邈天资聪明,少时好读,七岁时入私塾,日诵千余言,“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孙思邈通过自身刻苦用功,几年下来便出口成章,在当地也小有名气,据《旧唐书》记载,西魏大臣独孤信对孙思邈十分器重,见他小小年纪便通晓诸子百家,称其为“圣童”。然而,孙思邈幼年时体弱多病,且久久不愈,家里为此花费了大量钱财,自谓“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于是,立志究医,并“颇觉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

退隐修行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执掌朝政,召孙思邈任国子博士。孙思邈无意仕途功名,一心致力于医学,于是隐居于各山中。在退隐期间,研究道家经典,也同时钻研医学著作,博览众家医书,研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古代医书;他选择“济世救人”作为终生事业,一方面亲自采集草药,研究古人医疗方剂,探究药物学;另一方面广泛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他曾经在浏阳隐居,指点李畋制作烟花消除瘟疫,也为后世留下了美好的浪漫技艺。

养生十三法

孙思邈非常重视预防疾病,讲求预防为先的观点,认为人若善摄生,当可免于病。只要“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体形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并提出“存不忘亡,安不忘危”,强调“每日必须调气、补泻、按摩、导引为佳,勿以康健便为常然。”同时,他花费毕生精力,实践并总结出了养生十三法:发常梳、目常运、齿常叩、漱玉津、耳常鼓、面常洗、头常摇、腰常摆、腹常揉、摄谷道、膝常扭、脚常搓、常散步。被人称为“长寿的秘籍”。孙思邈曾言“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养生的法门,在于经常活动筋骨,却又不过于劳累。故十三法皆为简单的活动,轻松运动就使人神气满满。

大医精诚

每一个步入医途的初学者,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避不开对医德的学习。西医学者踏入医学殿堂的第一课是《希格拉底宣言》。而中医步入医途的第一课必定是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作为《备急千金药方》中的第一卷篇目,《大医精诚》被誉为医者必读的医德至尊经典,也一直为后世代代传颂。“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孙思邈认为:真正拥有高尚医德的医生在治疗疾病的时候,一定要让自己内心安神定志,无欲无求,要有大慈悲的心怀,要发誓拯救天下苍生。孙思邈是言医德第一人,从他开始,后世便真正开始重视医德,评价一位医生不单看医术是否高超,更为重要的为是否拥有高尚的医德。

坐虎针龙

后世常以针龙砭虎之姿供奉孙思邈,他斜坐于卧虎背上,肩上横盘一龙,左手轻握龙头,右手紧捏针身,“坐虎而针龙”。说起“坐虎针龙”形象,也跟两个小故事有关。

相传有一天,孙思邈进山采摘草药,却被一只猛虎挡住去路,然而猛虎并不追扑他,而是俯伏在地上张开大口,眼里露出哀求的神色,求孙思邈治疗被骨刺伤的喉咙,孙思邈将骨刺拔出,并为伤处敷上药物,治好了老虎的病,老虎表示感谢,蹲坐在孙思邈身边,示意愿为坐骑,驮孙思邈。这便是“坐虎针龙”中“坐虎”的由来,而“针”则是另外一个小故事。

话说一天大雨骤降,孙思邈随口说道:此降水之龙恐有疾在身。龙君在空中听了此话,化为一老者前来求医。孙思邈为他诊脉,便知他非人是龙,让他现出原形,才为他诊病。老者现出本身,果然是一条龙。孙思邈镇静自若,面无惧色,左手掰开龙口,右手紧握银针,瞅准恶疮,一针扎下去,霎时脓血流淌,针到病除。相传龙王便将秘藏的龙宫药方三十篇交于孙真人,并被编入到《千金方》中。

命名“阿是穴”

相传,有位猎人请孙思邈治疗腰腿痛,但治了十余天,针药俱用,亦疗效不佳,猎人的腰腿痛仍不见好转。在检查复诊中,孙思邈全神贯注地在猎人疼痛的腿上按压,突然猎人皱着眉头喊:“啊!疼、疼……”。“这里最疼吗?”孙思邈问道。“是,是。”猎人答道。于是孙思邈拿过一根银针,迅速地往猎人腿上的痛点刺了进去,并施用了手法,起针后,猎人的腰腿痛竟然减轻了八成,次日又继续针刺一次,猎人完全康复。事后,孙思邈把这类有痛感的穴位,取名为“阿是穴”。从此,“阿是穴” 以“以痛为腧”是针灸学中的重要施治手法,一直沿用至今。

在他的著作《备急千金要方》第二十九卷里写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或痛,即云“阿是”,灸刺皆验。”

著作《千金要方》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孙思邈有感于医方本草部帙浩繁,求检至难,遂博采群经,删裁繁重,结合他个人的学术经验,于永徽三年(652年)撰成了《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该书共30卷,内容极为丰富,分医学总论,妇人、少小婴孺、七窍、诸风、脚气、伤寒、内脏、痈疽、解毒、备急诸方、食治、平脉、针灸等,共计二百三十二门,收方五千三百例。

《千金要方》是中国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全的医学巨著,是继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后,中国医学的又一次总结,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作为孙思邈的医学巨著,《千金要方》不仅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瑰宝,更是人类医学史上的宝贵财富。《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收官之作讲的便是《备急千金要方》,展现隋唐时期医学家、被后世人尊称为“药王”的孙思邈如何用一生践行“大医精诚”之道。

医学成就

孙思邈大医精诚,不仅给后世医者树立了医德典范,在临床医疗技术方面,他也开创了诸多先河,是第一个倡导建立妇科和儿科的人,并亲自撰写了《妇人方》和《少小婴孺方》。此外,他还是麻风病领域的首位专家,对麻风病的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

在针灸领域,他的贡献同样显著。他发明了手指比量取穴法,创绘了彩色《明堂三人图》,并将美容药推向民间。同时,他创立了“阿是穴”,扩大了奇穴的范围,选编了针灸验方,为针灸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药物治疗方面,他提出了复方治病和多样化用药外治牙病的理念,他还强调“针灸会用,针药兼用”,并倡导预防“保健灸法”。在药物种植、采集和收藏方面,他是系统、全面、具体论述的第一人,并提出了野生药物变家种的试验方法,成功将其付诸实践。此外,他在药物炮制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首创了地黄炮制和巴豆去毒炮制方法。他还首次使用胎盘粉治病,最早使用动物肝治疗眼病,并成功治疗了脚气病,采用药物进行预防。

他首先提出“防重于治”的预防医学思想,至今仍为医学界所推崇。他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深入民间,虚心向百姓和同行学习,收集并校验秘方的医生。他还在外科手术方面也有重要贡献,是第一个发明导尿术的人……。

孙思邈在医学上的巨大成就不仅在当时具有开创性,而且对后世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