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引用
1
来源
1.
https://3g.yjbys.com/biyelunwen/fanwen/shuoshi/646163.html

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是高校辅导员的重要职责之一。本文通过一个真实案例,探讨了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应如何发挥作用,包括及时发现、了解、干预和关怀等关键环节。

案例介绍

某高校2015级新生,男生,性格内向,心理防御强,进取意识弱,人际关系一般。父母忙于小生意,关心度不够。2015年中秋期间,助班发现该生通过QQ发出离校、逃课等信号。辅导员立即采取行动,通过与助班、室友沟通,第一时间与该生取得联系。经过初步谈话,得知该生表示中秋过后会正常来校。回校后,辅导员以心理知识讲座为契机,尝试单独与其进行面对面沟通,但因该生抗拒心理特别强,谈话效果不理想。

为进一步了解该生情况并确保其人身安全,辅导员及时告知家长,让家长参与其中,并发挥班干部、室友等朋辈作用,时刻关注学生心理状况。经过多次谈话和干预,发现该生所表达的离校、逃课等字眼都是夸大之词。该生多次表示期望自己是透明人,不愿与人交流;自信心不够,不相信能够突破自我,发展意愿不足。通过持续的干预与关怀,该生逐步调整心理状态,与同学关系越来越融洽,但仍需帮助其树立信心,制定学习目标,明确人生方向。

案例分析

本案例属于心理辅导类,是由于心理调适不当所导致的学业、生活、情感等方面失衡。该生性格内向,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强,生活热情不够,不乐于与人打交道。当别人关注他时,总是试图找借口推脱,如离校、逃课等口头语。针对这种情况,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积极引导该生积极健康向上,提升自信心,丰富校园生活,确定学习目标,调整学生心态,对生活恢复信心,使其尽快达到平衡状态;二是告知学生谨慎使用类似离校等字眼,批评教育学生该类行为,提醒他需要对言语与行为负责,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分析与启示

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着学生健康成长、关系着学校稳定安全,因而辅导员必须为学生考虑,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高等教育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升自我调整、适应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将“学生中心”理念始终贯穿学生事务中

辅导员在“生活育人”的同时,更要注重“心理育人”。学生所产生的问题是千变万化的,但万变不离其宗。辅导员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有针对性地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把学生工作做好。环境变化、自我认知、人际关系等因素引起的学生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情感的交流和有效的沟通加以缓解、解决。在进行学生工作的过程中,始终将“耐心、细心、爱心”贯穿到实际问题中,加强情感交流跟沟通。同时,辅导员要在日常工作中保持一定的敏锐性,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尤其关注情况特殊的学生。针对情况特殊的同学,在确定学生情绪下,尽早与家长联系,告知学生实际情况的同时,尽可能了解相关情况。学生回归正常生活的过程是循环反复的,将耐心与关怀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往往可以达到巩固和强化效果。面对学生复杂多变的状况,高效率、高质量地履行辅导员职责,不仅要具备思想政治理论、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知识,还要具备临场应变能力、识别能力、沟通能力等。

拓宽心理健康工作途径

一些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日趋“个性化、多元化、复杂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也出现了“多样性、复杂性、创造性”等特点。为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健全大学生人格,辅导员要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以第二课堂为辅助,贯穿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充实校园生活。

  1. 建立健全学校危机预警机制,加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跟踪及处理。学校注重对辅导员进行相关心理问题的培训,如总结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和个别心理辅导,普及和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有效开展教育和辅导。开展全面心理普查,未雨绸缪,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作用。针对心理疾病加以治疗,将情况严重的学生转介至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避免产生恶性结果。在心理健康工作中,辅导员丰富心理干预方法,前移心理干预工作,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通过案例剖析与讲解,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对于新生来讲,入学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适应性教育。从新生进校开始,及时开展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使新进大学生对常规心理障碍有一定的认识,传播化解心理困境方法,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提高心理抗压能力。加快转变学生角色,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有意义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减少闲暇时间,充实校园生活。引导学生树立大学阶段目标和学期目标,在努力完成学业的同时,丰富校园生活,锻炼能力,强身健体,制定职业发展方向,找到社会价值与人生价值。

  3. 不同情境,制定多样化方案,做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运用传统说教方法的同时,穿插其他专业方法,促使学生自我思考、自我修复。如谈话法,这是运用于学生日常事务的一种基本方法,其核心是关心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通过谈话法,可了解基本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拉近师生间距离。成功的师生谈话,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师生间的平等人格。谈话前,事先了解相关情况,做好充分准备,以倾听为主的方式寻找契合点,层层深入,营造谈话氛围,争取学生信任,寻找学生心理症结,引导学生。

  4. 加强家校间与师生间联系,发挥学生自主性与积极性,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建立健全学生干部舆情搜集机制,充分利用资源,拓宽信息收集渠道,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动态信息,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培训助班、班干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同学,应充分发挥助班、班干部的作用,随时掌握同学的情况,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防止因延误时机而导致不良后果。

总结

辅导员应重视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均衡地发展,引导大学生树立增强心理素质的愿望,帮助大学生挖掘个体心理潜能。总结整理各类学生案例,为后续学生问题提供经验,做好危机预警,处理好学生实际问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