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报解读宋凯两大理念:联赛和青少年保持稳定;国字号和重点城市先行国际化
足球报解读宋凯两大理念:联赛和青少年保持稳定;国字号和重点城市先行国际化
2024年12月中旬,“重走长征路——中国足球发展研讨会”在西安成功举办。会上,中国足球协会主席宋凯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中国足球发展的两大核心理念:一是联赛和青少年保持稳定;二是国字号和重点城市先行国际化。《足球》报首席记者陈永对此进行了深入解读。
稳定和不折腾:调研充分,联赛和青少年保持稳定
目前联赛政策保持稳定
2024年度,中国足球的各项政策并未出现重大颠覆性调整。以职业联赛政策为例,2025赛季的政策变化相对有限,主要通过优化方式循序渐进。具体而言,报名名单由之前的“30+5”(30名不受限制的内外援加5名本土培养的U21球员)调整为“27+8”,其中8名为U21球员及本土培养的U21球员。重要的是,这8名U21球员可以在一线队和B队之间自由流动,这一政策优化获得了普遍好评。
中超联赛的外援名单一直是竞赛政策的焦点。此前的中超议事会上,提供了三个方案:维持现状的“7655”政策(全年累计注册7人,同时注册6人,报名5人,比赛同时出场5人),减负版本的“6655”政策(减少一个累计注册名额),以及“5+1”版本(报名6人同时出场5人)。经过充分征求俱乐部意见,各方倾向于保留或微调现有政策。宋凯对此表示:“我是想开放外援,但是有很多的反对声音。这个事情咱们好好想,统一思想,慢慢来。”
充分的调研保证了不折腾
过去半年多,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足协展开了密集调研。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中国足协党委书记张家胜先后赴梅州、内江、温州等地调研,并与山东泰山、上海申花等职业俱乐部进行交流。同时,他还访问日本,与日本足协主席宫本恒靖就中日足球合作进行深入交流。
宋凯也积极参与调研活动。10月下旬,他观看了U17联赛并与教练员座谈;12月份,他在昆明和海口考察U16国家队和U21国家队,并与U21联赛教练员座谈。此外,他还参加了时隔4年重新举办的中国足协教练员大会。
青少年赛制保持稳定
宋凯强调中国足协的改革要“更接地气”,反映实际需求。因此,在青少年竞赛体系层面保持了稳定。尽管国家队和联赛之间存在冲突,但通过合理安排集训时间,如国家队在冬训期间增加10天集训,同时确保联赛和国家队比赛间隔在6到7天左右,以平衡备战需求和球员状态。
开放和国际化:各级国字号和重点城市先行
联赛外援开放或需时机
外援政策的开放是必然趋势,但时机选择至关重要。理想的开放条件包括:中超联赛更加稳定健康,中甲、中乙联赛健康发展,以及通过扩军补偿外援占据的工作机会。目前,中超议事会俱乐部倾向于维持或微调现有外援政策,反映出对联赛健康发展的审慎态度。
各级国家队全面国际化
在国字号层面,中国足协已全面推行国际化策略。各级国家队均聘请了优秀外籍主教练,如国家队的伊万科维奇、U21国家队的安东尼奥等,这些教练的工作效果普遍良好。此外,各级国家队频繁出访日本及欧洲,通过与高水平球队交手提升实力。例如,“逐梦德甲”项目已启动两期,08国少和09国少分别前往德国三家俱乐部训练比赛,表现出色的球员有机会参与额外的融合式训练。
重点城市建设全面国际化
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建设坚持聘请优秀外籍教练,如大区青训中心。同时,中方教练培养并未放松,他们全面辅佐外教工作。在青少年教练员培养方面,中国足协秉持开放国际化态度,计划大量引进外教到职业俱乐部和重点城市精英梯队。
结语
宋凯提出的两大理念体现了中国足球发展的新思路:在保持联赛和青少年体系稳定的前提下,通过国字号和重点城市的国际化探索,逐步推动中国足球的整体发展。这一策略既体现了对中国足球实际情况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对未来发展的清晰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