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遭遇电力供需之困,破局之路在何方?
乡村振兴遭遇电力供需之困,破局之路在何方?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我国乡村地区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电力供需之困却如影随形,成为乡村发展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
困境一:电力装机容量低,与人口比例严重失衡
我国农村地区的能源供应极为有限,总电力装机容量仅 8000 万千瓦,平均每户供电容量不过 300 瓦左右,占全国总量不足十分之一。但农村人口却占到我国半数之多,如此巨大的反差,凸显出农村电力供应的严重不足。
困境二:用电需求增长迅猛,配电设施不堪重负
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用电需求越来越大。农用机械设备电动化覆盖率提高,乡村旅游等特色经济开发,使得乡村地区台区用电量显著增长。然而,原本的配电设施无法支撑分散且远离主干供电线路的负荷以及不断增长的高用电需求,变压器负载率超 80%、末端电压低于 198 伏,停电、限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乡村人民生活,阻碍乡村振兴步伐。
困境三:新能源发电虽进乡村,稳定利用成难题
为应对电力供应不足,风、光等新能源发电逐渐走进乡村。但在发电高峰期,受错峰用电影响,新能源发电无法完全消纳,出现反向重过载现象。乡村地区的电能质量也备受考验。
破局之路:台区储能成关键之钥
面对这些困境,一方面需要加大对农村电力基础设施的投入,升级改造配电设施,提高供电能力和稳定性。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新能源发电的科学规划和管理,提高能源消纳能力,确保新能源稳定供应。同时,通过科技创新,提升电能质量,为乡村振兴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
目前,解决农村地区供电问题除了改造、完善基础供电设施外,更多地聚焦于发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今年一季度,全国光伏新增并网 4574 万千瓦,同比增长 36%,其中乡村地区需量扩容成为主力军。上半年,国家四部门联合发布《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县建设方案》,明确提出到 2025 年,试点县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占比超过 30%,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占比超过 60% 的目标。
随着乡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新能源消纳问题愈发突出。山东、黑龙江、河南、广东、福建等地陆续发布的分布式光伏接网承载力评估情况显示,大量区域电网容量不足。此时,台区储能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台区即配电系统中单台变压器覆盖的供电区域,台区储能设备安装在配电台区,可应对配电网中的瞬时负荷波动和峰值负荷需求,提高电网稳定性和响应速度,解决分布式光伏消纳难题。
在农忙和节假日等用电负荷激增时期,传统扩大变压器容量、增设配电台区或更新配电导线的方式,耗时长、成本高昂,还存在供电能力过剩和电能浪费的问题。而台区储能则可以在午间光伏高发时段充电,晚间负荷高峰时段放电,保障台区稳定供电,为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创造条件,且成本及建设难度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