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头蜈蚣:从形态特征到生活习性的全面解析
中国红头蜈蚣:从形态特征到生活习性的全面解析
红头蜈蚣(学名:Scolopendra subspinipes),别名金头蜈蚣、少棘蜈蚣、中国红头蜈蚣,是蜈蚣目、蜈蚣科、蜈蚣属的动物。原产于亚洲的中国(长江中下游,江苏、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朝鲜半岛和日本。它们喜欢生活在潮湿阴暗的环境,如腐木、石隙间和阴湿的草地等处。在10月天气转冷时会钻入深土中越冬,次年惊蛰后,天气转暖时才会出洞觅食。
红头蜈蚣主要在夜间活动,捕食各种昆虫(如蟋蟀、蚱蜢、金龟子和各种蛾类),也能用毒颚杀死小型的脊椎动物(如麻雀、蜥蜴、蛇等),甚至会捕食同类。由于分布于亚热带或温带地区,体型相对热带蜈蚣略小,是我国最常见的大型蜈蚣之一。其红色或金色的头部是其显著特征,骇人的大毒颚是其捕食的得力工具。
科目分类与基本特征
- 科目分类:蜈蚣
- 生存环境:丛林
- 颜色分类:黑色、红色
- 居住环境:地栖
- 最大体型:14cm
- 性情分类:凶猛
- 寿命年限:5年
- 适宜温度:23℃±4℃
- 食物饲料:肉食
形态特征
红头蜈蚣的体长通常在11-14cm之间。其头部和第一背板呈金黄色,从第二背板开始变为墨绿色或暗绿色,末背板则接近黄褐色。胸腹板和步足为淡黄色。背板从第四节到第九节有两条不显著的纵沟,腹板在第二到第十九节间也有纵沟。头部前部两侧各有四个单眼,集成左右眼群。颚肢内部有毒腺,齿板前缘有五个小齿,内侧三个小齿相接近。共有21对步足,最后一对步足最长,向后延伸呈尾状。
生活习性
红头蜈蚣性畏光,昼伏夜出,捕食昆虫和其他小型动物。夜晚时总是处于一种蓄势待发的状态,一旦发现猎物,就会迅速将身体缩成微略的S型,然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发起攻击。它们先用大颚破开猎物的外壳,再像饮水一样卷动自己的颚和唇须,享用猎物多汁的“内容物”,直到只剩下一个空壳。进食通常很快,即使是面对较大的猎物也是如此。
饲养方法
水对红头蜈蚣的生存至关重要,每隔2-3天必须喂水一次。喂水的方式很简单,只需将一点自来水滴在石头瓦片上那些微小的凹陷处,它很快就会伏上身去,贪婪地吮吸。每次进食后,它们都会非常细致地清理触角。人工饲养时,可以投喂蚂蚁、潮虫、蜘蛛等小型猎物。通常情况下,猎物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牢牢嵌住,且猎物几乎没有反抗的迹象。这一固定动作通常会持续几分钟,似乎是为了等待猎物被完全麻醉,然后,进食才正式开始。
雌雄分辨
雌雄两性的肛生殖节形状不同,这是区分它们的主要特征。
繁殖方式
红头蜈蚣在春、夏之间产卵,卵数通常在15-35个之间,椭圆形,长3-3.5毫米。雌虫具有蜷曲身体、环抱卵群孵化的习性,并会保护幼虫。幼虫与成虫的步足数目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