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女主吕雉》⑥|权力巅峰,两个女人的战争
《大汉女主吕雉》⑥|权力巅峰,两个女人的战争
10天共读一部经典好书,满足你的知识渴求。
「经典共读精华领读」栏目开启5年了,未来我们会在持续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内容的同时,新增心理、影视原著、社科、现代文学等多领域共读书目,为你带来更加新颖、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激发你对人生的深度思考。
这一次,我们读的是《大汉女主吕雉》,讲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执掌大权的女性吕雉的故事。作者通过风趣的文笔,展现出吕雉的一生,年轻时怀揣梦想,结婚后心灰意冷,得权后心狠手辣。让我们共同阅读这本书,了解这位背负千古骂名的传奇女性的真实面目。
阅读,既是一种陪伴,也是为了更好的成长。
昨天我们读到的是:出身贫寒、忍受胯下之辱的韩信,凭借军事才能获得刘邦赏识,拜为大将军,协助刘邦赢得天下。又因为政治上的短视,要挟刘邦给予封地称王。这份贪婪,为其悲惨结局埋下了种子,最终被吕雉残忍弑杀。
为协助刘邦守住江山,吕雉还做了哪些事?又如何展开太子保卫战?
接下来,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共读吧。
剁烹有功之臣
处置韩信这件事,吕雉想刘邦所想,替他消除了一大隐患。然而,刘邦内心蒙上了一层失落感,因为看清了妻子的恶毒手腕,这也让他产生恐惧心理。
刘邦的恐惧心理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吕雉与其爱妾、尤其是与戚姬之间的关系;二是母强子弱,今后可能引发朝纲混乱;三是刘家天下,有朝一日也许会变成吕家天下。
韩信是第一个被吕雉诛杀的异姓王,却不是最后一个。在这之后,吕雉又盯上了一个人——协助刘邦逐鹿中原、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军彭越。
随着军功增加,彭越不再满足于魏相这一地位,对功名利禄的渴望与日俱增。因为渴望没有实现,他不禁对刘邦心生怨恨,对军令找借口推诿,惹得刘邦十分恼火,这也为日后诛杀彭越埋下了伏笔。
在张良的劝谏下,刘邦将淮阳以北的一块地域,封给“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彭越,随后在其全力协助下一举歼灭楚军。楚汉争霸结束后,刘邦又正式封彭越为梁王,与韩信、英布并列为三大诸侯王。
吕雉和刘邦心里都明白,彭越和其他异姓诸侯暂时表现恭顺,一旦刘邦归西,吕雉只是妇道人家,太子又软弱,地方割据势力必将壮大,起兵造反也说不定。所以,吕雉在等待一个铲除彭越的时机。
公元前196年,陈豨在代国举兵造反,刘邦御驾亲征,命彭越协助进剿。而彭越以疾病缠身为由进行推脱。后来又有人来告彭越的黑状,诬陷他准备与人合谋造反。
刘邦顺势将彭越逮捕,削去王位,流放至蜀地。
吕雉听闻刘邦流放彭越,觉得这种决策实属一大隐患。她派人摸清了流放行程,半路拦劫,假装慈悲,倾听彭越后悔不迭的哭诉,并答应帮他向刘邦说情。
就这样,彭越满怀希望地跟随吕雉回到洛阳,被好吃好喝地伺候着。他哪里会想到,尽显友善的吕雉,早已收买了自己的一个手下人,由此人出面举报自己谋反。
接到举报后,吕雉将彭越缉拿归案,打入死牢,丝毫不给他说话辩解的机会。最终,廷尉将彭越莫须有的谋反罪行定为灭宗族的大罪。
如梦方醒的彭越,对吕雉破口大骂,怒不可遏的吕雉,下令将彭越砍头并碎尸,分派其他诸侯。
彭越的悲惨下场令诸侯寒心,吕雉的残忍手段令人发指,也让诸侯对她望而生畏,但从另一方面,这也为她成就大汉女主的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迫走刘邦发小
铲除了韩信和彭越,也就清除了大汉王朝最大的内忧,吕雉的内心稍得安宁。然而,没多久,缺乏安全感的吕雉又将矛头直指汉朝初期第三个异姓诸侯王,刘邦的同乡发小——燕王卢绾。
巧的是,刘邦和卢绾同年同月同日生 ,两家又是世交,每年两人过生日,同村的人同时为他俩庆祝。因此,刘卢二人从小结下深厚友情,长大后也形影不离。
刘邦称汉王后,卢绾被任命为将军,担任刘邦的警卫工作,时刻不离左右。刘邦称帝后,先是封卢绾为长安侯,封地就在咸阳。
公元前202年,卢绾随军平定燕王臧荼叛乱有功,借此机会,封他为新一任燕王,替自己镇守北界。在此期间,卢绾多次妥善处理大汉与匈奴关系,做到了心系汉家天下,情牵刘邦安危。
可惜好景不长,代国国相陈豨在匈奴的支持下举兵造反,刘邦御驾亲征,卢绾授命指挥燕军协助围剿。结果,卢绾派往匈奴进行游说的特使张胜,信念不坚定,在金银诱惑下叛变,放弃了卢绾交付的使命。
卢绾本想通过张胜与匈奴修好,以便解除全力进攻陈豨的后顾之忧,何曾想等来了匈奴的铁骑。而在这之后,他竟然轻信了张胜的蛊惑语,为保住既得利益,不但替张胜开脱罪过,还暗通陈豨,一并干起背信弃义、勾搭匈奴的勾当。
凭借自己与刘邦、吕雉的亲密关系,尤其是自己和刘邦从小积淀的友情,卢绾认为,刘邦在铲除异姓诸侯这件事上,不会对自己下手。事实上,卢绾暗通陈豨一事让刘邦大失所望,最信任的人竟也背叛了自己。
待到樊哙授命率军进行征讨时,卢绾才明白什么叫一失足成千古恨。他不忍心、也无力与汉军对抗,只好携带家眷和宾客撤退至长城脚下。
公元前195年,刘邦病逝,听闻噩耗的卢绾明白,自己再也回不到生养自己的土地,只能走上逃亡之路,最终病死在匈奴。
本书作者认为,卢绾一生忠心辅佐刘邦,对汉朝算得上鞠躬尽瘁,最初的谋反是个人因素,后来的叛逃则由吕雉逼迫所致。因为卢绾和刘邦、吕雉是多年至交,他对吕雉的心性十分了解,她能弑杀韩信于悬钟室,剁烹彭越而不眨眼。正是吕雉的这种残忍,将卢绾推向了汉朝的对立面。
而吕雉之所以如此残忍地对待有功之臣,表面上是为巩固刘氏江山,实则是为了扩张吕氏势力,是她为赢得吕家天下所铺垫的务实又深远的准备。
太子保卫战
刘邦称帝后,吸取大秦帝国快速灭亡的教训,马上立嫡长子刘盈为皇太子。刘盈由吕雉一人带大,性格懦弱,面对父亲时,总表现得唯唯诺诺。一世英豪刘邦瞧不起这个生性懦弱的儿子,甚至怀疑刘盈是否为自己亲生。
刘邦的不待见、刘盈自身的无能、吕雉和刘邦关系的微妙,加上戚姬从中作梗,刘盈的太子之位变得岌岌可危。为此,吕雉发动了一场太子保卫战。这场战争,直接影响汉朝初期的政治格局、吕雉和戚姬等人的命运,也改变众多朝臣的人生轨迹。
吕雉的情敌戚姬,是刘邦在楚汉争霸过程中偶得的佳丽,貌美如花、能歌善舞,因此颇得宠爱。她跟随刘邦没多久就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刘如意。刘邦寻新纳欢,吕雉并不计较,她所计较的,是戚姬凭借自己受到专宠的优势,多次请求刘邦改立刘如意为太子。
因为这触犯吕雉的核心利益,也就是她的人生信仰——子凭母贵。刘邦本就嫌弃刘盈秉性懦弱,又觉得刘盈不如刘如意聪明,加上戚姬不断蛊惑,便动起了改立皇太子的念头。他不顾朝臣反对,准备命人草拟诏书。就在关键时刻,德高望重的周昌老夫子站出来坚决表示反对,才暂时保住了刘盈的皇太子之位。
躲在宫殿暗处、时刻观察朝堂动态的吕雉,事后赶去向周昌行跪礼,以作答谢。吕雉还敏锐地察觉到,每次讨论废立皇太子之时,第一谋臣张良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要么一言不发,要么借机回避。
按照她对张良的了解,坚信张良能帮自己赢得保卫战最后的胜利。在吕雉兄长吕泽的软磨硬泡下,智谋过人、但已不再问政的张良,提供了一条借力打力的良计。依此良计,吕雉以皇太子的名义,请来圣上十分看重的世外高人——商山四皓,入住太子宫邸,为其政务出谋划策,稳住了刘盈的皇太子之位。
公元前195年,刘邦病情日渐严重,在戚姬的哀求下,他再次打算改立皇太子。张良、叔孙通等人的劝谏都起不了作用,最终还是商山四皓在朝堂之上的露面,打消了刘邦太子的念头,也让他感到悲喜交加。
喜的是,一向软弱的太子,竟能将自己多年求诏不至的高人笼络到门下,如此看来,天下英才皆可为太子效力。悲的是,爱妾戚姬,从此要步入苦海无边的境地了,也许连地位和身家性命都可能烟消云散。
这场太子保卫战,其实是两个女人之间不成功便成仁的的生死之战,最终以吕雉为代表的太子派完胜,戚姬落下帷幕,吕雉也捍卫了她在大汉王朝的权势。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的是:成为皇后的吕雉,为协助刘邦守住江山,在弑杀韩信后同样以残忍手段剁烹有功之臣,逼走刘邦的发小,又调动一切人力资源,运用良计,借力打力,打赢太子保卫战,捍卫了她在大汉王朝的权势。
刘邦去世后,独揽大权的吕雉将如何知人善用,又如何搞暗杀行动?让我们期待明天的共读吧。
文中图片源于电视剧《楚汉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