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你家孩子用DeepSeek赶作业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你家孩子用DeepSeek赶作业吗?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218036

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的爆火,让“人工智能(AI)+”加速融入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近日,“DeepSeek成赶作业‘神器’”等话题登上各平台热榜,引发热议。AI在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教育公平、思维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担忧。

在信息聚合类平台搜索发现,“AI写作业”相关话题不胜枚举。有不少家长反映,从小学的作文日记,到中学的数理化生,再难的作业,AI似乎都能“分分钟搞定”。

武汉汉口的黄女士发现,上三年级的儿子竟然在用AI帮忙写作文。

图源:长江日报

孩子们不仅找AI“写作文”,还会把数学题交给AI。学生家长杨女士表示,她家儿子上初二,女儿上小学五年级,兄妹俩会把做不出来的数学题“扔”给AI解答。“大部分情况下,AI都能立马给出准确、详细的解答。”

也有家长在辅导作业中获得了AI的帮助。北京市民王先生陪着孩子用两款AI工具分工协作,生成关于“北京中轴线”主题的手抄报,再让孩子参考着画到纸上。“从排版布局到色彩搭配,都得到了一定的灵感。”

面对这种情况,一些家长担忧如果孩子过度依赖AI,可能会导致思维能力退化,表现为知识联结断裂、思维耐力下降以及面对开放性问题时缺乏主动性。教育专家也提醒,这样的学习方式可能导致学生在后续学习中表现出明显的“知识碎片化”特征。


实际上AI并没有那么神奇,武汉市一初学苑学校语文教师吴丹表示,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水平、作业风格,教师了然于心,学生的作业究竟是AI完成的还是自己完成的,老师是能够分辨出来的。“比如AI写的作文,文章结构比较雷同,语言偏向成人化,缺少孩子们各有不同的‘灵性’。”

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的武老师从事高中数学教育多年,他将一道上海高考解析几何压轴题输入DeepSeek,约五分钟后,它给出了解答。如果只看答案,无懈可击。

但细究起来,武老师发现,DeepSeek竟然像一些聪明但调皮的学生一样,猜出了答案,再“浑水摸鱼”填充了一些过程,存在不少逻辑漏洞。

“这提醒老师究竟该布置怎样的作业,才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死记硬背的作业,大模型完全可以完成,我们的作业和考试可能更需要考察孩子的推理能力甚至严谨性才有意义。这样即使孩子借助于DeepSeek等大数据模型,也还需要自己通过独立思考去理解和完善,才能完整作答。”武老师认为,比如在大模型给出答案后,老师可以提醒学生重新推演和检查一遍,发现是否有缺漏。

生在“Z世代”的中小学生,是互联网“原住民”。AI不仅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还能锻炼提高创新思维。但是,如果把AI的功能用在搜索试题答案、代替完成作业上,不仅“污辱”了AI的“智商”,更会让学生形成依赖,弱化独立思考能力。

AI无疑是优质的学习工具。要发挥AI在学习中辅助策划、创意支持等功能,让AI成为提高学习质量的“助攻”“帮手”;同时,要避免用AI简单地获取答案,使AI沦为阻碍提升学习能力的“损友”“枪手”。


如何合理使用AI

老师方面

  1. 创新教学与作业形式。增加跨学科、项目化作业,减少单一的重复性作业,增加开放性问题的设计,让作业逐渐从“知识重复”向“思维训练”升级。比如布置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撰写报告的作业,要求学生自己收集数据、分析问题,AI只能作为辅助查找资料的工具。

  2. 讲解AI知识与使用规范。在课程中讲解AI的优势和局限性,引导学生正确认识AI,让学生明白AI可以提供思路和信息,但不能替代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同时,明确AI的使用规则,例如在考试、作业中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3. 提升自身AI素养。主动掌握AI工具的使用,并与学生一起开展探究式学习。通过不断尝试和创造,鼓励孩子们独立思考,同时避免单一靠AI获取答案。比如老师可以利用AI设计一些互动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会正确运用AI。

家长方面

  1. 制定使用规划与明确边界,培养他们的AI使用判断力。与孩子共同制定合理的AI使用规划,明确在日常学习中何时可以使用AI、何时需要依靠自己。比如规定在完成作业时,先独立思考完成,遇到确实不懂的问题,再借助AI寻找思路和方法。

  2. 关注孩子学习过程并积极参与,指导他们利用AI进行思维扩展。家长需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定期与他们交流使用AI的经验和感受。鼓励孩子利用AI作为工具来拓展思路,而不是借助其完成所有作业。例如在孩子使用AI完成一篇作文后,和孩子一起讨论AI给出的思路与孩子自己想法的差异,引导孩子思考如何更好地融入个人观点和风格。

  3.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注重学习过程。日常学习中不能仅以效率为导向,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思维过程和学习兴趣,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倡导以理解为基础的学习,而非以结果为导向的应付。如在孩子学习数学时,即使AI给出了答案和解题步骤,也要求孩子自己再推导一遍,理解解题的原理。

学校方面

  1. 建立AI使用监管机制。学校应制定完善的AI使用管理制度,对学生在校园内使用AI工具进行规范和监督。

  2. 开展AI教育课程和培训。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配套开设AI通识课程,从基础的AI原理、应用到如何正确使用AI工具进行学习和研究,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用人工智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学校应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向家长介绍学校在引导学生合理使用AI方面的措施和进展,同时了解学生在家中使用AI的情况。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线上交流平台等方式,向家长普及AI知识和教育理念,指导家长如何在家庭中正确引导孩子使用AI。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