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溥仪退位时,隆裕太后答应了袁世凯所有的条件,唯独此事宁死不从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溥仪退位时,隆裕太后答应了袁世凯所有的条件,唯独此事宁死不从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918A08M1O00

1913年4月,河北易县的清西陵迎来了一群身披丧服、臂缠黑纱的“孝子贤孙”。他们正在迎接末代皇太后隆裕的灵柩。隆裕太后最终被安葬在光绪皇帝的身边,这一次,她再也不用担心丈夫会不喜欢她,嫌弃她……

就在隆裕临终前不久,她却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即亲手签下《退位诏书》,为延续了260多年的清朝帝制画上了句号。

同治七年(1868年),副都统桂祥的二千金出生于北京朝阳门附近一处府邸,名为静芬,乳名“喜子”。虽说桂祥只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副都统,但完全不影响自身显赫的家世。因为他的两个姐姐都嫁入皇家,其大姐更是了不得,直接嫁给咸丰皇帝,成为同治皇帝的母后慈禧。凭借这层关系,桂祥一家生活非常富足。

童年时期的静芬除琴棋书画、女红之外,最重要的是接受了日常礼仪的训练。因为满族少女年满十三岁时,就有机会进宫参加选秀女。渐渐长大的静芬在众姐妹中姿色平平,但她非常懂事聪明,深受父母的喜爱,慈禧太后听说后对这个侄女同样刮目相看。

光绪十三年(1887年),小皇帝光绪已经到了选后妃的年纪,静芬被姑姑慈禧太后安排进宫参加选秀女。经过反复筛选,她正式成为比自己小三岁的表弟光绪的正妻,即隆裕皇后。

光绪与隆裕的结合是一段没有任何感情的政治婚姻,熟悉清史的朋友应该了解,光绪表面上对慈禧诺诺称是,实则颇具反抗性,与隆裕大婚之后就移情别恋,颇为宠爱珍妃。直到光绪三十四年(1909年)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先后因病离世,活在他们二人阴影之下度过漫长二十载的隆裕,终于能够独挑大梁……

清朝皇帝的继承顺序是“父死子承”,但光绪皇帝没有子嗣。为平复皇室内外的不满,慈禧在临终前决定让醇亲王载沣的长子溥仪继承大统。载沣为摄政王,隆裕被称为“皇太后”,有参与军政事务的权利。

1908年12月2日,溥仪登基大典在太和殿举行。此时慈禧刚死,隆裕和载沣摄政王各司其职,看上去相安无事,但这种平和局面不可能维持太久。

因为溥仪继位后,皇族亲贵中不满载沣的人为数不少,他们在隆裕太后面前恶意中伤攻击载沣,以致外界一度风传“满洲八大臣联名请隆裕太后垂帘之事”。虽然这是一桩未经证实的传闻,但并非完全空穴来风。除此之外,被袁世凯收买的太监小德张竟然充当前者的说客。

辛亥革命爆发前后,隆裕因为恐惧革命将使其失去太后的地位,整日惶惶不安。小德张在袁世凯的指使下,对隆裕采取利诱、欺骗、威胁等各种手段,劝阻这个女人接受清帝退位各种优待条件,赞成举国共和。小德张甚至对隆裕这么说道:“共和仅仅是去掉摄政王之职权,太后与皇帝的尊严依然如故。”

载沣得知此事后自然是百般阻拦,双方于是又闹得不可开交。

宣统三年,即1911年春夏之交,大清王朝以乌云密布,先是摄政王载沣推出“皇族内阁”,接着又是四川都督赵尔丰残杀百姓,直到点燃辛亥革命的导火索。伴随着武昌一声炮响,大清帝国陷入全面危机。

无奈的载沣向隆裕太后建议起用曾经被罢黜的袁世凯,但袁世凯却不买账,意在获取更大的权力,并暗中指使小德张继续向隆裕太后拱火。同年底,载沣不得不再次向袁世凯妥协,将摄政王的大印交还给隆裕太后,退回醇亲王府。

此时的隆裕经过小德张的挑唆,再加上大清王朝已经无力回天,已经全面放松戒心。袁世凯又加一把火,采用拥兵自重和双面夹击的办法,一方面向隆裕索要权力和钱财,一方面不停地派使者同革命党人谈判。

对于袁世凯而言,倘若大清帝国继续存活下去,他最多只能担任内阁总理或军机大臣。而一旦溥仪退位,革命党人开出的条件是让其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就相当于能够执掌国家大权。

所以从1911年12月底,袁世凯开始加紧逼宫,向隆裕表示会为清王室全体成员留下一个体面的下台方式,这就是袁世凯与革命党人联合制定的《优待清室条件》。

在袁世凯的步步紧逼下,1912年1月17日、18日、19日,隆裕连续三天在太和殿内召开御前会议,讨论的重点为“是否接受袁世凯的提议,即溥仪皇帝退位”?参会大多数人选择坚决反对,认为革命党人并不可怕,但更多的人却是默不作声。

随着坚决反对溥仪退位的良弼遇刺身亡,使得隆裕抵抗信念彻底崩溃。1912年2月12日,皇太后隆裕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彻底结束。

网上多有传言,说隆裕和袁世凯商谈退位条件时,对其他一些细节没有任何质疑,唯独一点她却死活不答应。那就是袁世凯每年支付给皇室成员的生活费只有300万元,隆裕太后觉得太少,她要求民国政府每年给清朝每年给溥仪等人追加100万元,即400万元的生活费总额。袁世凯起初不答应,但为了尽快当上临时大总统,最终还是同意了,这种网上传言并不真实!

当年隆裕签订《退位诏书》之前为顾全大清皇室的尊严和脸面,向袁世凯提出了三个条件:诏书里保留“大清皇帝尊号相承不替”十个字;诏书里不要提“逊位”或者“退位”等类似的词语;退位后的溥仪等人还可居住颐和园或紫禁城内。

袁世凯对隆裕太后提出的前两个要求是满口答应。第三点,即“溥仪退位后还能留在宫禁和颐和园内”是持反对意见的。对于袁世凯而言,他花了这么大力想让溥仪退位,就是看中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可大家想想,溥仪身为“亡国之君”,居然还能堂而皇之地来往于紫禁城和颐和园,这对于即将担任大总统的袁世凯而言是无法接受的。但就是这一点,隆裕抛弃了此前的软弱,宁死不从,最终坚持让袁世凯答应了下来。

为避免夜长梦多,袁世凯只好应允,隆裕太后才答应溥仪皇帝退位。当然,隆裕太后提出的这三点要求其实是想为将来东山再起留下后路。再怎么着,她的父亲、姑姑、丈夫都是清王室的重要成员,隆裕胳膊肘自然是向内拐,在任何可以利用的地方都要为溥仪留下后路。

随着袁世凯答应所有条件后,按照程序,隆裕在诏书上签字,由于过度悲伤差点摔倒,幸好有太监搀扶回到后宫。虽然她在签订诏书时给溥仪留下后路,但身为清朝皇太后,心中不免愧疚,无论如何都不能坦然释怀。因此,退位后的隆裕幽居深宫。

1913年2月,隆裕已病入膏肓。弥留之际她将溥仪召到床边,简单嘱咐几句后便撒手人寰。令这位末代太后没想到的是,她生前一直受人排挤,没有什么大作为,死了之后的葬礼却规模甚大。

清王朝覆灭犹如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谁都无法阻挡。身为一介女流,且不懂权术,也无太多政治经验的隆裕,在面对袁世凯等人的逼迫以及千疮百孔的清帝国时无处申诉。说她窝囊也好,目光短浅也罢,身为一名封建女子,遭受姑姑摆布二十年的苦命女人,她能在国家存亡,新旧时代激烈碰撞互换的历史当口做出如此重大抉择,已然超出自身能力范围之外。正因如此,隆裕和袁世凯商谈退位条件时才会抓住细节不放,这或许是她能为清王朝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了……

参考文献

[1]张玉芬.清末统治集团内部纷争与清帝退位[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3(01):61-65.

[2]朱文亮.清末皇族内争与袁世凯复出[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8(05):51.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