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昭王熊珍:生死抉择下的人性之美
楚昭王熊珍:生死抉择下的人性之美
在春秋战国的烽火连天中,楚昭王熊珍以其独特的仁德之光照亮了那段动荡的历史。本文将为您讲述这位在生死关头展现人性之美的君王,以及他所处的复杂时代背景。
人生大事,莫若生死。也只有在面临生死抉择之际,才能显现一个人的境界与胸怀。
公元前489年(楚昭王二十七年),吴国攻打陈国,楚昭王熊珍亲率大军前往救援。期间,身染重病。随行的医生禀告说,如今只有一个办法可救大王,那就是通过祭祀,把您的疾病转移到将相身上去。
楚昭王说,将相如同我的手足,如果把疾病转移到手足上,怎能说是救了我呢?便毅然拒绝了军医的请求。
同年底,一代英主楚昭王熊珍病逝。从不满10岁继位时的懵懂,到遭遇吴军破郢时的落魄,再到楚国复霸时的昂扬,熊珍一路走得跌跌撞撞,却又坚定不移。
子凭母贵 继承大位
楚昭王熊珍在位27年,以公元前506年(楚昭王十年)吴军破郢为时间点,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面说过,楚昭王的母亲伯嬴,为秦哀公之女。原本是楚平王为太子建聘娶,因听信费无极谗言而自娶。年轻貌美的伯嬴让楚平王一见倾心,非常受宠,后生下一子,楚平王更取名为珍。史书记载,熊珍,又名壬或轸。相比起来,“珍”这个字寓意深刻,很符合楚昭王的人设。
这一公公强娶儿媳的荒诞事件,便成了推倒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紧接着,太子建出逃、伍奢父子被杀、伍子胥出逃、最终导致吴军破郢。
所谓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这也是读历史最意思的地方。现在,进入正题。回到熊珍继位的时刻。
公元前516年(楚平王十三年),楚平王熊居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不满十岁的熊珍继位。之所以年岁不详,是因为楚平王强娶伯嬴的时间有分歧。一说是公元前527年(楚平王二年),一说是公元前523年(楚平王六年),这无关紧要,重要的是熊珍此时已登基为楚王。
熊珍面对的是积弊丛生的楚国,虽然地大物博,却又孱弱不堪。前面在介绍他父亲的文章中分析过,楚平王只是将才,而无帅才。他成为楚王后,对国家发展无规划无蓝图,对外均采取守势,被动挨打;身边又多侫臣,故贪图享乐,国势渐微。目前,奸臣仍在,而身居高位的令尹囊瓦也是一个贪得无厌、刚愎自用的人。年幼的熊珍完全没有意识到一场没顶之灾即将袭来。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公元前514年(楚昭王二年),看到司马伯郤宛建功立业,费无极又跳出来作妖了。他勾结鄢将师陷害郤宛私藏兵甲,欲刺杀令尹囊瓦。而囊瓦呢,不分青红皂白,一时怒起,将郤宛满门抄斩。唯其子伯噽逃出生天,到吴国投奔伍子胥。而他又成了伍子胥的掘墓人,所谓恶人自有恶人磨。当然,这是后话。
囊瓦,字子常,楚庄王的曾孙。伯郤宛,其父伯州梨便是成语“上下其手”的主人公。原为晋国人,“三郤之乱”时奔楚,才华过人,但喜溜须拍马。楚灵王谋反时,将其杀害。后楚平王念伯州梨有功,任伯郤宛为司马。
郤宛为人谦和,素有贤名。他被害后,郢都百姓焚香烧纸,为其鸣不平。同为楚庄王曾孙的沈尹戌(沈,今安徽临泉)调回郢都担任司马,把费无极与鄢将师陷害郤宛的事实告知了子常。子常大为惭愧,杀掉了费无极与鄢将师。如果你认为子常是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贤相,那就大错特错了。就在伍子胥帮助公子光(阖闾)策划政变,夺取王位,并请出孙武,训练士卒,为攻楚做准备时,子常却在大肆搜刮钱财。
唐、蔡国君前来朝楚,子常向其索贿不成,竟将两国国君软禁三年。两国由此怨恨楚国,公元前506年(楚昭王十年),成为吴军破郢的帮凶。
子常,我泱泱大楚的令尹,率领20万雄师,面对3万千里奔袭的吴军,一连串梦幻操作,成了“配合”伍子胥复仇的“好队友”,连带“捧红”了兵圣孙武,给楚国,特别是郢都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