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分析】 中美关税问题对豆类行情影响分析
【事件分析】 中美关税问题对豆类行情影响分析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自2025年3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进口加征10%关税。这一政策调整将如何影响国内豆类市场?本文将从国产大豆价格走势、进口来源结构变化以及巴西大豆丰产情况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短期推动国产大豆价格走强
中美关税问题可能导致进口大豆供应趋紧,国产大豆价格有所走强。据Mysteel数据显示,东北产区大豆价格小幅上涨20-40元/吨。黑龙江讷河、大杨树、嫩江等地低蛋白毛粮收购价格在3660-3800元/吨,部分地区余粮偏少,区域间大豆价格收窄。黑龙江中部绥化海伦地区低蛋白毛粮收购价格涨至3760-3800元/吨,较上周上涨60-80元/吨不等,主要还是因为油厂及贸易企业积极收购低蛋白大豆,带动基层毛粮收购价格上涨。同时南方产区大豆价格普遍上涨。豫皖鲁产区43蛋白杂花豆净粮装车价4960-5100元/吨,44蛋白手工杂花豆净粮装车价5100-5200元/吨,江苏苏北大白皮、黑脐王净粮装车价5700-5900元/吨,优质杂花豆装车价5200元/吨,湖北地区手工中黄净粮装车价5200-5260元/吨。不过国省储备豆源陆续投放市场增加现货供应,预计上涨空间受限。
美国大豆进口份额缩减,影响减弱
从进口结构来看,美国、巴西和阿根廷是中国大豆主要进口来源国。近年来,由于一些国际复杂因素的影响,中国进口大豆的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巴西大豆产量和出口量均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一,出口量占其总产量的68%,中国进口大豆的重心也在向巴西偏移。特别是2018年中美发生贸易摩擦,该年度美国大豆份额降至13%,在这之前的2016/17年度中国进口大豆美国占比39%,巴西占比48%。2020年贸易关系有所缓和,美豆进口份额出现恢复性增长。随后几年美国进口份额保持在区间波动,而巴西大豆进口份额呈现增加态势。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1-12月累计美国大豆进口份额降至21%,巴西大豆进口份额增至71%。从结构变化可以看出,巴西大豆对我国的供应能力和影响不断扩大,而美国大豆对供应和影响正不断缩小。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瑞达期货研究院
巴西丰产兑现出口需求预计激增
巴西大豆产量保持预期,以及随着收获进度的加快,丰产预期逐步兑现,出口需求预计激增。美国农业部(USDA)2月供需报告未对巴西2024/25年度巴西大豆产量及进口未作调整,产量维持上月预估的1.69亿吨,此数值为历史最高记录。咨询机构(PAN)表示,截至2月28日,2024/25年度巴西大豆收获进度为48.39%,高于一周前的37.63%,2024年同期的收获进度为45.62%,2023年同期为43.34%,过去五年同期收获进度平均为46.61%。巴西西部地区继续降雨,而在东部地区(米纳斯戈雅斯、巴希亚以及圣保罗),晴朗天气有助于作物成熟和收获。随着巴西新豆收获加快,巴西大豆2月出口通常季节性激增。巴西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ANEC)表示,2025年2月份巴西大豆出口量将达到972万吨,虽低于一周前预估的1010万吨,但仍高于去年2月份的出口量960.8万吨。
观点总结
综合来看,短期中美关税问题引发大豆供应担忧,推动国产大豆价格走强,不过国省储备豆源陆续投放市场增加现货供应,预计上涨空间受限。关税调整,加之当前豆粕供应偏紧,支撑短期价格偏强波动。但是中国去年从美国进口大豆占比21%,供应和影响正不断缩小,又适逢南美大豆收割出口季,巴西丰产兑现,收割进度加快,预计出口激增,后市市场大豆供应充足。因此中美关税问题对豆类影响偏多,但影响程度下降,持续关注中美贸易关系变化。
本文原文来自同花顺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