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纤颤原因及治疗方法
心房纤颤原因及治疗方法
心房纤颤(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生与多种原因有关,常见的原因包括年龄因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高血压性心脏病等。
1. 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组织逐渐发生退行性改变,包括心房肌细胞的结构异常、间质纤维化以及电信号传导系统的紊乱,这些变化会导致心房电活动不稳定,从而诱发房颤。
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是一种内分泌疾病,其特征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过量的甲状腺激素会加速心肌细胞的代谢速率,增加心房肌细胞的自律性,导致心房电活动异常。此外,甲亢还可能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使心率加快并增加房颤的风险。
3. 高血压性心脏病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导致左心房压力增高和心房扩大,这种结构性改变会干扰正常的心房电传导路径,增加房颤的发生概率。高血压还可能引起心肌肥厚,导致心房内电信号传导速度减慢和不均一,形成折返环路,为房颤提供病理基础。
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可能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坏死,进而影响心房的电生理特性,引发局部电活动紊乱。
5.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狭窄会引起左心房压力持续升高,导致心房扩张和纤维化,从而破坏心房的正常电传导。同时,人工瓣膜置换术后也可能出现房颤,这可能与手术创伤、炎症反应以及术后心房结构改变有关。
此外,心力衰竭患者的房颤发生率较高,这主要与心室重构和心房扩张有关。在心衰状态下,心脏负荷加重,心房壁张力增大,容易产生异位兴奋灶。
心房纤颤(房颤)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用于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如钠通道阻滞剂或钾通道调节剂。同时,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降低中风风险。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可用于控制心室率。
电复律:通过外部电流使心脏恢复正常节律,适用于症状明显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此方法快速有效,但需结合抗凝治疗以防止血栓脱落。
导管消融术:利用射频或冷冻能量破坏异常电信号来源或传导路径,主要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减少房颤复发。
手术治疗:在心脏手术时通过切割和缝合心房组织创建特定传导路径,彻底消除房颤,适用于需要开胸手术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