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神经系统化学突触的结构与功能:以突触前末梢为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神经系统化学突触的结构与功能:以突触前末梢为例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822/20/13149099_1132049889.shtml

神经元,如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anterior motor neuron,下图),基本结构:胞体、(单个的)轴突和(大量分支的)树突

(引用自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14thedition)by Guyton)
1个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可接受上位神经元约10,000-200,000个突触前末梢(presynaptic terminals)的投射。其中,80-95%投射至树突,5-20%至胞体。突触前末梢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形成化学突触联系。
化学突触,基本结构(下图):
(引用自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14thedition)by Guyton)
1. 突触前末梢(Presynaptic terminals)
我们所熟悉的突触前膜(Presynaptic membrane),只不过是突触前末梢的细胞膜。而突触前末梢整体结构及功能的完整,才能保障突触传递的正常进行。
突触前末梢,形态多样,以圆形或卵圆形多见,常被称为terminal knobs, boutons, end-feet, or synaptic knobs等。
在突触前末梢内,两主要结构与突触传递功能关系密切:
A. 递质囊泡(transmitter vesicles)
囊泡内含有神经递质(兴奋性/抑制性),当动作电位传至突触前末梢时,触发囊泡通过胞吐方式,向突触间隙释放神经递质。
B. 线粒体(mitochondria)
线粒体为神经递质的合成提供能量 --- 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
递质释放 --- Ca2+作用:
突触前膜上含大量电压门控Ca2+通道(voltage-gated calcium channels)。
当动作电位传来时,突触前膜去极化,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动作电位数量越多,激活的Ca2+通道越多),细胞外Ca2+内流进突触前末梢,触发囊泡在突触前膜特定区域(活化区,active zone)释放。
内流的Ca2+完成触发囊泡释放后,需恢复其在细胞膜内、外的分布(外高内低),以迎接新的动作电位,介导新的突触传递。具体为:Na+泵原发性主动转运,造成细胞膜外高内低的Na+浓度差(建立势能),胞外Na+顺浓度差(势能释放)经Na+- Ca2+交换体进细胞的同时,将胞内Ca2+逆浓度差“带”出细胞(利用释放的势能主动转运)。可见,此过程对Ca2+来说是继发性主动转运
囊泡释放神经递质机制复杂,复杂到好几位科学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对于本科生要求不高,放松心态吧)。
简单来说,一个动作电位,经Ca2+内流介导,至少可引发一个囊泡释放神经递质。
递质呈量子式释放
就是说,一个囊泡要释放递质,就会把其含有的递质全部释放(因是胞吐释放,即囊泡内与胞外融为一体),而不会“留下”一部分。
由此看出,神经递质释放量取决于囊泡释放的数量,而囊泡释放的数量取决于Ca2+内流的量,而Ca2+内流的量取决于突触前末梢接受到的动作电位数量。
突触前末梢内含有大量囊泡,每个囊泡内含有大量神经递质分子,以供突触传递所需。
当然,为避免“坐吃山空”,神经元会根据需求,合成含有递质的囊泡,并通过轴浆运输至突触前末梢,对释放的囊泡(递质)进行补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