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张昭墓被发现,为何他的争论不是减少而是更多?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张昭墓被发现,为何他的争论不是减少而是更多?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1105A049IS00

近日,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张昭的墓地在南京被发现,这一考古发现不仅为研究三国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也引发了人们对这位历史人物的重新审视和评价。

张昭其人

张昭(156~236),字子布,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唐朝诗人徐夤诗曰:“不迎曹操真长策,终谢张昭见硕贤。”称其为大贤之人。

东汉末年,中原大地,狼烟四起。张昭为避战乱,南渡至扬州。其时,正逢孙策创业,被任命为长史、抚军中郎将,负责军中文武之事。建安五年四月四日(200年5月5日),孙策在丹徒山中打猎遇刺,伤势甚重,自知不久于人世,便请张昭等人,托以后事:“中原正在大乱之中,凭我们吴、越的兵众,三江的险固,足以观其虎斗成败。你们要好好辅佐我弟弟!”又嘱咐张昭说:“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然后,将印绶交予孙权,对他说:“率领江东兵众,决战两阵之间,横行争衡天下,你不如我;但举贤任能,使其各尽其心,用以保守江东,我不如你。”这便是后人口中的孙策托孤。宋代诗人刘克庄至金陵,想起江东初创,对此吟咏道:“霸略谁堪敌伯符,每开史册想规模。一千扫众横江去,十七成功自古无。不分老瞒称猘子,便呼公瑾作姨夫。君看末命尤奇特,指顾张昭为托孤。”

孙策去世后,张昭率群僚辅立孙权,并安抚百姓、讨伐叛军,帮助孙权稳定局势。因张昭是旧臣,孙权对其格外厚待,依然任其为长史。孙权每有不对之处,张昭总是提出自己的意见。对此,孙权有时虽然反感,但也不好发作。黄龙元年(229),孙权称帝,大会百官,归功于周瑜。张昭举杯正要说话,孙权就说:“如果听从张公您的话,现在已经要乞讨食物了。”张昭心里十分难受,不久,称老退位,被改拜为辅吴将军,封娄侯,食邑万户。张昭每次朝见,都直言不讳,常常违逆孙权的意旨。

嘉禾元年(232年)十月,公孙渊在辽东反魏,向孙吴称臣。孙权遣张弥、许晏至辽东拜公孙渊为燕王。张昭劝谏道:“公孙渊背叛魏国而惧怕其征讨,所以才远来求援,这不是他的本意。如果公孙渊改变意图,想要自我表白于魏,张弥、许晏就回不来了,这难道不会让天下取笑吗?”孙权与其反复争辩,终不能令其接受,忍不住抓着刀愤怒地说:“吴国的士人入宫就拜朕,出宫则拜您,朕对您的敬重,已经到了极点了,但您数次在众人中折辱朕,朕害怕自己失手伤害您。”张昭凝视孙权,老泪横流,说道:“臣虽然知道自己的话不一定会被你所采纳,但每次都想要竭尽愚忠的原因,是因为当初太后临终的时候,呼唤老臣在床下,遗诏顾命的话如今还在耳旁啊!”孙权无可奈何,顷间,君臣对泣。最后,孙权还是遣使前往辽东,张昭心灰意冷,退居不朝,孙权在盛怒之下,命人用土封住张昭的家门,意谓永远不必出门。张昭也用土从门内将门堵住,以表示他也永远不打算出门了。结果公孙渊出卖东吴,杀了孙权派到辽东去的使者张弥和许晏。这时孙权才后悔不已,在数次派人请张昭上朝无果的情况下,孙权只得亲至娄湖,在张昭家门前久站,张昭不得已,出门与孙权和解。

晚年,张昭一度不参与政事,在家著《春秋左氏传解》及《论语注》。直到嘉禾五年(236)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谥号“文”。

历史评价

张昭一生,刚烈正直,敢谏敢言,从不倨功自傲,也不唯上是从,曲意奉承,忠心于君,报效国家,为东吴立国江东立下了汗马功劳。明代文学家高启云:“何谓社稷之臣,忠荩孚于上下,威望加于内外,敌国闻之而不敢谋,奸宄畏之而不敢发,正色立朝,招之不来而麾之不去,若汉汲黯、吴张昭、唐郭子仪是也。”清代乾隆皇帝亦云:“弟权因之,用贤纳谏,周瑜、鲁肃、张昭、顾雍、陆逊皆被擢用,于是成鼎足之势,开有吴之基,兵强将勇,敌国畏之。”评价甚伟。

考古发现

南京老城南“老虎头”原来是“娄湖头”。夏仁虎《秦淮志》载:“张昭宅在娄湖。昭封娄侯,湖其所开,故名娄湖。”娄湖已不存,遗址应在今门东地区三条营东头临近城墙根处的“娄湖头”下。陈作霖《东城志略》亦云:“娄湖者,吴张娄侯昭所开也。……今湖久涸,而乱石狰狞,俗称‘老虎头’者,娄湖头之转音也。”

目前,张昭墓已经考古发掘完毕,有望进行原址保护。老虎头人杰地灵,不仅有东吴娄侯张昭,还有南朝梁武帝萧衍。根据江苏文库研究编之《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萧衍》:“关于萧衍出生地‘同夏里三桥宅’的具体位置,据有的学者研究,应在南京城南老虎头44号,这里原是东吴孙权重臣张昭旧居。南朝时期,这里成了萧衍的住宅。萧衍当皇帝以后,将故宅舍为寺庙,取名为光宅寺。光宅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七年(508),当时寺庙宏伟,是建康城里18座大寺之一,现被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