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这一个吃饭习惯,暴露了你的内心状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这一个吃饭习惯,暴露了你的内心状态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737682

在美食江湖中,一直流传着两大派别:无辣不欢者和滴辣不沾者。为什么有些人会无法自拔地爱上吃辣?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可能是一种"良性自虐"——在安全和可控的环境下,通过自我设定的挑战来体验一定程度的痛苦或不适,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

你在“辣界”是什么段位?

  1. 不怕辣:这类人天生对辣的承受能力就很高,无论是在外就餐还是在家烹饪,都离不开辣椒。他们可能来自以辣著称的地区,如四川、湖南等地,对辣有着天然的偏好。

  2. 辣不怕:这类人即使知道吃辣可能会带来不适,如腹泻、长痘等,但仍然无法抗拒辣味的诱惑。他们可能在心理上对辣产生了一种依赖,需要通过吃辣来获得快感。

  3. 怕不辣:这类人追求的是不断升级的刺激感,总是试图挑战自己能承受的辣度极限。他们可能通过吃辣来寻求心理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为什么这么多人无法自拔地爱上吃辣?

辣是一种痛觉

心理学家Paul Rozin曾指出:人类是我们所知道的唯一一种追寻负面事件的物种,通常寻求这种负面感官刺激的行为,被称为"享乐逆转"。该理论认为,吃辣本来是让人感官难受的事情,但只要你反复体验,反而会变成一种享受,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良性自虐"。

同时,人在经历疼痛的时候,脑下垂体会分泌内啡肽帮助你对抗痛感,而内啡肽又是人体内的"快乐荷尔蒙"。所以,虽然辣的感觉让人不舒服,但随后的刺激会让人体验到一种别样的爽感——安全的"威胁"。

在学者约翰·麦奎德看来:"不管吃辣椒时是什么感受,它真正的乐趣来自后续的满足感,那种受尽折磨后活下来的解脱感。"这种深刻的快乐体验,是从其他味道的食物那里难以获得的。

条件反射理论

吃辣一开始对TA们来说,可能是一种"中性刺激",甚至是"厌恶刺激"。但也许是和朋友或者伴侣一起吃辣后,获得了更多积极的情绪;又或者初次吃辣的场合,正好是TA美好体验发生的时刻。比如和喜欢的人第一次见面,吃完辣后更放松了;或是寒冷的冬天在屋子里吃到辣火锅,感到浑身暖呼呼的。这时,吃辣这个"中性刺激"就有了一定的意义,变成"有条件的刺激"。

慢慢TA会发现自己对辣度的耐受性增强了,甚至爱上吃辣。这就是巴甫洛夫经典的"条件反射理论"——如果一个中性刺激,多次与能引起情感或情绪反应的刺激相互匹配,到这个中性刺激可以直接引起反应,那么中性刺激就变成了条件刺激。

所以,当你感到不开心、压力大的时候,吃点辣的确实可以让人更快乐。但前提是,要在身体能接受的情况下哦!

吃辣的三个神奇作用

  1. 满足个体自我表达和定义的心理需要

吃辣带来的心跳加速的感觉,可以让人重新点燃热情,扛过生活的困顿。在心理学上,这种情况被称为"慢性乏味"(Bernstein,1975)——无感、无爱、无意义,对生活的一切失去感知力,长此以往会觉得自己无法掌控生活。这时候,很多人就会渴望寻求新的刺激,作为心理补偿。心理学教授保罗曾提出:喜欢追求刺激的人,往往也更愿意吃辣。尤其在你感到生活无意义的时候,吃辣会让你瞬间恢复内在的清醒。

作家斯图尔特在《魔鬼的晚餐》一书中也指出:辣椒,是个人对难以掌控的现代生活的一场"复仇"。

(图源:美剧《瑞克与莫蒂》)

所以,吃辣不仅仅是一种刺激的味觉体验,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上的反叛。也是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敢于挑战自己的无畏表达。

在日剧《激辛道》中,被调到东京销售部门工作的猿川,一开始面对身边个个嗜辣如命的同事,感到非常不适应。


(图源:日剧《激辛道》)

但为了不被排挤,他也开始吃辣。而猿川谈第一个客户时就碰了壁,给他不小的打击。为了排解郁闷的心情,他吃了碗热辣的拉面给自己打鸡血,吃得大汗淋漓,神清气爽。借着这股满血复活的劲儿,他再次鼓起勇气和客户沟通,成功拿下订单。吃辣,激发出了他直面困难的勇气。没有什么困难是吃一顿辣解决不了的。正如他的部长所言:"只有明白了真正的辣,才能具备战无不胜的力量。"


(图源:日剧《激辛道》)

  1. 辣的感觉是向外扩散的,情绪是向外敞开的

对比甜味,辣更能感受到身体和外界给予你的热烈回应。因为辣素,会刺激舌头上的热受体(香草酸受体亚型 1,TRPV1),向大脑发送一种"热"的信号,让你感到灼热感,出汗、脸红等等。另外,辣的感觉在口腔内延续的时间更长。辣过瘾的感觉,就像是人在热恋中感受到的温度和能量。当一个人强烈渴望被拥抱、被温暖,又难以获得时,吃辣就成了最低成本的治愈孤独的方式。

  1. 吃辣还是一种身份认同

有些人不仅自己喜欢吃辣,还喜欢约着别人一起吃。曹雨在《中国食辣史》一书中提到:"这种感觉和喝酒很相似,都是一种社交方式。"通过身体的"自伤",隐喻着"我愿意和你一同忍耐痛苦"。但吃辣并不会导致持续的伤害,只是临时的痛觉。然而,这种共情也会增加彼此之间的信任感。不管是职场压力,还是情场失意,三两好友聚在一起吃辣,集体感受舌尖上"爽痛"的感觉,可以感觉到被支持,从而缓解悲伤。你的内心会有一个声音:"在经受痛苦的这条路上,原来我并不孤单。"所以说,请好好珍惜那个陪你吃辣的人吧!


如何健康地享受吃辣?

欲罢不能的辣,可以给一个人带来极致的快乐,但也可能会在过度嗜辣中走向极致的虚空。生理上的灼痛感可以暂时抵抗糟糕的情绪,但这种方式只是"精神快充法"。当你开始非常频繁地吃辣,一天不吃辣就不自在,辣得难受也停不下来。又或者,你之前的口味是微辣,但突然在某段时间变得巨能吃辣。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身体发出的警示信号,提醒你:要关注自己的情绪了。

大家都知道关系有边界,其实我们的身体,乃至胃也是有边界的。你不肯停止吃辣,是对你的恐惧、匮乏和身体边界感的一次次侵略。吃辣上瘾,更多的是让我们看见自己——看见自己的感受、情绪和需求。很多时候,我们多吃进去的每一口辣,可能都是在填补无法被满足的能量和爱的需要。

当然,大家也不必因为吃辣"自虐",而不断责怪自己。你可以:

  1. 接纳当下的自己

很多人一边吃爆辣食品,一边又觉得自己不该如此"自虐"。但你会发现,越是自责,情绪反而越强烈,越会想要吃更辣的东西,把当下的情绪压抑到更深处。没有哪种情绪该被粗暴地对待,试着体会自己的难处,接纳当下的自己,才能让情绪更好地流动、释放。

  1. 探寻嗜辣背后的真实需求

意识到自己对食物的渴望可能与情绪有关。当出现强烈的食物渴望时,停下来思考一下自己当前的情绪状态,了解这种渴望背后的情绪需求:到底是什么在困扰着你?当下生活的卡点是什么?让被辣味压下去的所有情绪慢慢浮现出来,然后深度觉察这些情绪:你真正想要和需要的是什么?你可以为当下的困境做点什么?一旦有了答案,你就不会再那么需要辣的刺激,而是能最大程度地享受食物各种各样的味道。

  1. 试着延迟满足自己

如果多巴胺可以量化,你会发现"延迟满足"所获得的快感,是远远大于即时满足的。尝试一下吃辣的延迟满足,比如你现在非常想吃辣,先不要马上吃。可能几个小时过后,你想吃辣的想法就没有那么强烈了,或者吃辣的快感加倍了。可能这样做暂时很痛苦,但时间久了,你会逐渐感受到舌尖和情绪都没那么躁动了。当你的身体变得更轻盈,内心也会更快乐。

大部分时候,吃不吃辣,口味如何,都是个人的自由选择。但当你对吃辣产生依赖,感到"痛觉上瘾"时,就要注意到:偏好某种特定的食物或味觉,确实有一定的情绪疗愈作用,但这种方式只是"临时创口贴",内心的创伤并不会因此愈合。相比通过吃辣自虐来满足自己,我更希望你:少点"情绪性饮食";有更多的方式获得快乐;懂得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求;不再让胃成为心灵的垃圾桶......爱自己其实非常具象,就是好好照顾这副肉体。世界和我爱着你。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