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全景解析,一篇文章就够了!
低空经济全景解析,一篇文章就够了!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赛道,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无人机物流到空中游览,从应急救援到农林植保,低空经济正以其独特的产业链条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本文将为您全面解析低空经济的定义、发展历程、市场规模、政策支持及未来展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赛道,低空经济正“加速起飞"。
低空经济产业链条长、应用场景丰富,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显著,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近年来我国密集出台相关产业政策,推动低空经济从探索走向发展。根据新华网测算,2023 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 亿元,2030 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而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IDEA研究院)的低空经济白皮书显示,到2025 年,低空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 3万亿至5万亿元。
什么是低空经济
低空经济是指在低空空域范围内,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积极开展相关航空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广泛辐射带动低空飞行活动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飞行服务、产业应用、技术创新、安全监管等相关领域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低空经济的范围
低空经济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低空空域:通常指真高1000米(含)以下的空域,是低空经济活动的主要场所。
- 航空器:包括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如通用航空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等。
- 基础设施:包括机场、起降点、导航设施、通信设施等。
- 服务与应用:包括飞行服务、维修保养、教育培训、旅游观光、物流运输、应急救援、农林植保等。
- 技术创新:包括航空器设计制造、飞行控制、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等。
- 安全监管:包括空域管理、飞行审批、安全监控等。
低空经济的发展历程
低空经济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 起步阶段(20世纪90年代-2010年):低空经济开始萌芽,主要应用于军事和专业领域,民用领域应用较少。
- 探索阶段(2010年-2015年):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低空经济开始向民用领域拓展,应用场景逐渐丰富。
- 发展阶段(2015年至今):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低空经济发展,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链不断完善。
低空经济的主要产品分类
低空经济的主要产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航空器:包括有人驾驶航空器(如通用航空飞机、直升机)和无人驾驶航空器(如无人机)。
- 配套设备:包括发动机、螺旋桨、航电系统、通信设备等。
- 基础设施:包括机场、起降点、导航设施、通信设施等。
- 服务与应用:包括飞行服务、维修保养、教育培训、旅游观光、物流运输、应急救援、农林植保等。
- 技术创新:包括航空器设计制造、飞行控制、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等。
- 安全监管:包括空域管理、飞行审批、安全监控等。
低空经济的产业链分析
低空经济的产业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 上游:航空器制造、配套设备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
- 中游:飞行服务、维修保养、教育培训等。
- 下游:应用场景(如旅游观光、物流运输、应急救援、农林植保等)。
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
根据新华网测算,2023 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 亿元,2030 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而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IDEA研究院)的低空经济白皮书显示,到2025 年,低空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 3万亿至5万亿元。
低空经济的政策支持
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低空经济发展,主要包括:
- 《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指导意见》:推动低空空域开放,优化空域资源配置。
- 《通用航空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通用航空发展目标和任务。
- 《无人机产业发展规划》:支持无人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
- 《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链协同发展。
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
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非常丰富,主要包括:
- 民用航空:包括私人飞行、商务飞行、旅游观光等。
- 物流运输:包括无人机物流、快递配送等。
- 应急救援:包括医疗救援、灾害监测、消防灭火等。
- 农林植保:包括农作物喷洒、森林防火等。
- 城市治理:包括交通监控、环境监测、城市规划等。
- 娱乐体验:包括空中游览、飞行体验等。
低空经济的未来展望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赛道,发展前景广阔。未来,随着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的不断加强,低空经济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到2030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
- 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低空经济将渗透到更多领域,如智慧城市、智慧农业等。
- 技术创新持续突破:航空器设计制造、飞行控制、数据处理等关键技术将取得突破。
- 产业链不断完善:上下游企业将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产业链协同效应将更加明显。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