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资治通鉴长编》诸版本中有无最好的版本呢?
《续资治通鉴长编》诸版本中有无最好的版本呢?
那么《长编》诸版本中有无最好的版本呢?答案是否定的。
文津阁本、活字本、浙江书局本中均存在诸多改译与讹误,文渊阁本准确度要稍高一些。苗润博于数年前发现的《四库全书》底本确实为一个重要的版本,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尤其是在恢复被四库馆臣删改的部分。但需要注意的是,该本也仅是一个过程稿本,而非定本,也存在较多讹误与脱文。
对于后者,上文已指出的卷二四八熙宁七年二月脱去四百余字是一例,而在卷二五一熙宁七年三月己未,《四库全书》底本载“先是,上欲赦以救旱灾,佥谓一岁三赦非宜。是日,上复欲赦,王安石曰”,其下本应为讨论降赦的内容,即“汤旱以六事自责,首曰‘政不节欤’,若一岁三赦,即是政不节,非所以弭灾也。’乃已”,但该本却为“夫诸司使带遥郡者,荫补外准此……”,经查,此为元祐四年八月甲寅事,接下来该本所载亦皆为该月记事,直至此卷末条,此条正文为“诏洺州曲周、鸡泽依旧分为两县,从河北都转运司、提点刑狱奏请也”,注文为“《编录册》八月二日事。省曲周入鸡泽,在熙宁二年”,《四库全书》底本中则无“都转运”之后的内容。该卷同于卷四三二的篇幅达36个半页之多,直至下卷方恢复正常。本不相连的两个部分不仅在同一个半页内,且“王安石曰”之“曰”字与“夫诸司使……”在同一行,由此可知此处并非书页散乱所致。其间阙失的内容,据浙江书局本统计亦有23个半页有余,不可谓不严重,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等此处则不存在该问题。且此本卷四三二重复了此处“夫诸司使”之后的内容,并且是完整的。这样严重的问题是否还有,则需要进一步查核方可得知。
因而,《长编》再整理时选择何本为底本是一个破费思量的问题。选择《四库全书》底本在恢复馆臣改译删削方面无疑是正确的,但其他部分的文字准确率却不如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定本,文字准确率高,但其间有意改译与偶尔误校是该本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此选择,则取决于再整理的取向。
——刘冲:点校本《续资治通鉴长编》宋神宗熙宁部分新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