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服务“就业服务圈”,激发社区就业“新动能”
精准服务“就业服务圈”,激发社区就业“新动能”
又到了每年就业季,去年8月起,本市发布“15分钟就业服务圈”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建设指引,指引要求精准锁定重点群体人数多、就业帮扶需求大的区域,在“15分钟社区生活圈”基本单元(片区)层面,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社工站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内部共享空间,嵌入式设立社区就业服务站点,满足重点群体就业服务需求。到2023年底,确保每个街镇至少建设或试点1个社区就业服务站点。
就业服务点运行半年多,打浦桥街道坚持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以情况调查为基础,从“窗口指导”向“家门口服务”转变,“就创培”助企赋能项目陆续推出,服务小站变成就业之“家”。
“就”汇打浦,覆盖各类人群
位于丽园路上的“浦智·就创”家门口就业服务小站成立以来,聚焦“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新就业群体”等重点人群,量身定制个性化服务。小站积极发挥就创活动赋能作用,确保社区求职者能够及时有效享受到创、就、培于一体的“全程式”“集成式”“一站式”品质服务,开展“就业活动进社区”“创业政策进园区”“创业之星表彰活动”等20余场活动,惠及4千余人次。
为积极响应2024年“春风行动”号召,促进人力资源供需匹配对接,助力各类求职群体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今年1月,打浦桥街道举办“浦智·就创,乐业未来”线上咨询指导系列活动,为高校毕业生、长期失业青年、社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创业政策咨询、就业岗位匹配、职业指导等。
求职者小冯,2000年7月出生,是一名高校应届毕业生,因之前疫情原因耽误了原本计划好的毕业前的实习计划,毕业后至今未找到理想工作,家人特别着急。结合小冯的见习经历,职业指导老师活动现场指导小冯注册了“上海公共招聘网”账号,随后为他匹配了与其专业契合的招聘岗位。
“协同服务”推出就业“服务包”
打浦桥街道深入楼宇、商圈和孵化基地,通过排摸企业需求,积极联动营商中心、街道商会等各部门,通过企业沙龙、政策宣讲会、一对一指导等形式,形成合力,将服务资源整合为就创服务链。联合走访辖区重点企业,宣传援企纾困政策,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岗位需求,积极搭建企业招聘平台,促进人力资源供需匹配,助推辖区企业经济发展。
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建立“一人一档”,根据其专业和需求,不间断推送各类岗位信息、职业指导、直播带岗等信息。举办应届毕业生专场职业指导沙龙,通过“一对一”指导,帮助应届生们顺利开启职场生涯。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季期间,举办4场应届生专场直播带岗系列活动,共计11.7万余人次参与观看直播。2023年,打浦桥街道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帮扶就业率达到99.2%。
2024年,打浦桥街道将加大力度持续拓展岗位,优化服务,创新“营商+就业”重点企业服务模式,做实“10分钟就业服务圈”,携手辖区重点企业激发就业创业新动能,通过街道“就创培”助企赋能项目,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构筑就业增长“硬支撑”。
聚焦楼宇人群,破解“难点”
打造一批“楼门口”就业服务站,提供人社惠企政策服务,提升惠企服务效率。提供线上人力资源服务,免费为企业发布岗位,提供直播带岗服务,精准有效服务重点企业用工,帮助企业引才留才。发挥“人事争议调解进楼宇”功能,让企业用工矛盾不出楼宇,纠纷化解在楼宇,营造和谐劳动关系。
开展“三个一”创业服务专项行动。通过“形成一条创业服务链,制定一套帮创工作机制,举办一系列特色创业活动”等行动,着力构建全生命周期创业服务生态链,全面推动创业扶持工作提质增效。加强与楼宇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合作,做到“创业有热度、服务有深度、品牌有亮度”。
组织举办“蓄能促就业 技能享未来”系列活动。邀请青年求职者走进楼宇企业参观体验,直观感受工作环境、企业文化和行业前景,提供技能培训政策解答、一对一职业指导,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为企业培养合适人才,进一步提升人岗匹配度。通过全力稳就业、保用工、优服务、促发展,助推打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就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