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孩子家务实践:家庭指导的关键要点
助力孩子家务实践:家庭指导的关键要点
在孩子的成长旅程中,家务劳动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今天的文章聚焦孩子做家务的诸多方面,不仅阐述了做家务对孩子责任感培养的深远意义,更提供了实用的引导方法,并通过一本图画书的家庭教育学视角,讲述了如何应对孩子的抵触情绪,怎样给予恰当鼓励与奖励,体会亲子共读的核心价值,使孩子在家务实践里收获成长与蜕变。
想一想
你是不是希望孩子能积极参与家务劳动?
你是不是觉得孩子还小,
做起事来不如你自己做?
允许孩子犯错
从婴儿可以独立坐起来以后,他开始拥有眼观六路的能力,他总是左看看右看看。看大人忙里忙外,他也想试试。当他开始自由行走,他也想像大人一样忙里忙外。这时候,你会给孩子机会一起做事吗?
比如,包饺子的时候给他一团面让他捏一捏,给他搅拌肉馅的机会,在孩子眼里,这是积极参与家务劳动,这也是玩游戏,也许他浪费了一团面,也许他不小心倒多了调料,也许他弄得满脸花花白白又得去洗。
相信有的家庭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包饺子、滚汤圆这样的事孩子们总是特别上心,拖地板、晾衣服这样的活他们也不怕麻烦——实际上,怕麻烦的是我们:孩子们的抹布总是湿漉漉的,到处滴水;包饺子时,孩子们的脸上沾了不少面粉,身上就更多了……相信很多父母都忍不下去,可能会急躁地把孩子凶一顿,暴躁地直接把孩子赶一边去:“别干了,一边玩去,尽帮倒忙!”
孩子帮倒忙,父母怎么办?
换作是我,我会忍!
当孩子热情洋溢地做饭却错漏百出的时候,我的诀窍就是只看不吱声,除了能补救的比如撒上点盐、把火关了,其他的任由他折腾。当孩子积极地刷锅洗碗时,你得忍受水花四溅、水流满地的“恶果”!
现实生活中,经常还有一个对付爱帮忙的孩子的说法——“你还小,用不着你帮忙。等你大了再说。”特别是在隔代抚养的家庭中,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更用不着孩子们动手,一切由老人代劳了。当然,老人们主要是担心孩子的安全:“厨房里那么多危险的东西,万一孩子被锅烫了、被刀割破手了怎么办?”
慢慢地,孩子就不爱帮忙了。我们要珍惜孩子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有一个叫作亨利的小孩,他很爱帮忙。
开始共读吧
《亨利爱帮忙》
[英]露丝·布朗著绘,娟子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12月出版
图画书《亨利爱帮忙》中的亨利是个勤快的小家伙。他认为,妈妈会很高兴他把浴室地板擦得很干净,然后是镜子,还有门。他擦洗了水龙头和洗脸池的塞子,还有垃圾桶和小地毯。马桶、浴缸和洗脸池,他也全都擦了一遍……故事是这么说的,图画还有补充:亨利在做这些的时候,弄得到处脏兮兮,水洒得到处都是,而且,他用来擦马桶的毛巾——“那是爸爸的擦脸毛巾!”妈妈面露“惊恐”地大喊大叫起来。
亨利回答:“我只是在帮忙!”而且是笑容满面地告诉妈妈。
不仅如此,亨利还要洗袜子、洗靴子、洗帽子、洗靠垫,还有猫咪——于是,家里到处都是水。“我只是在帮忙!”亨利叹了口气。
不仅如此,亨利还把椅子、床、窗户、橱柜、门和门把手都涂成了自己喜欢的蓝色!
最后,亨利还给爸爸妈妈做了一个特别的蛋糕,他在厨房一阵忙活,把玉米片、面粉、牛奶、鸡蛋、胡萝卜、黄油、盐、糖、香草统统放进烤模里……
“我只是在帮忙!”
是的,亨利是在帮爸爸妈妈分担家务,他最初的动机就是:他把浴室地板擦干净,妈妈会很高兴;把自己的衣服全都洗一洗,妈妈和爸爸肯定很欢喜;他要给爸爸妈妈做一个特别的蛋糕,爸爸妈妈会很吃惊……
所以,亨利真心不是要捣乱的,他是一个满怀着对父母的爱、渴望为家里做点什么的孩子,只是他还不知道要怎样才能做得好。但是,他的这种主动性和责任感是多么难能可贵!
虽然父母有时候不理解,但好在是在自己家里,一切都还能兜着,可是当亨利上学了,爸爸妈妈变得担心起来:亨利在班级里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老师、同学会不会跟一个爱帮忙的能干小伙子相处融洽呢?
知道不同阶段的孩子可以做什么
敏感期真是个好词,有了这个词,我们会关注和观察孩子不同时期的兴趣点。“帮忙”也同样有敏感期。一般在孩子2岁前后,就会表现出要帮忙的意愿,比如,总是要求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还要帮妈妈擦桌子、拖地、洗衣服……这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结果,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的双手能够创造出某种结果,所以乐此不疲地模仿大人去干这些事情。但是这个时候往往由于自身能力不足(如手部精细动作发育不好)而不尽如人意。
孩子想帮忙是出自孩子内在成长的需要,爸爸妈妈如果总是拒绝,等将来希望孩子做家务的时候,可能他们反而不愿意了。所以,当孩子凡事希望“自己来”的时候,我们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并做出示范。
等孩子大一点,可以和孩子一起列出家中所有要做的家务,并一起讨论这些家务需要多长时间做一次,做一次要用时多久,难度有多大等,这能让孩子理解保持家的干净整洁是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
和孩子一起讨论哪项家务应该由谁完成,怎样完成。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做家务是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负担的责任。不建议通过物质奖励的方式刺激孩子做家务,有些家务外的额外劳动则可以使用物质鼓励,如洗车。
亨利第一天上学到底上得怎么样?
妈妈在校门口焦急地等待,亨利最后一个才出来,老师拉着他的手,妈妈紧张起来,难道亨利跟在家里一样,干了很多坏事吗?
老师笑着说:“我敢肯定,我以前从没见过这么勤快的孩子。”
亨利看着妈妈笑了。
读书的我们会想:妈妈的心里一定也乐开了花。
“安心丹”育儿金句
“
热情邀请孩子来帮忙,能让孩子感受到“我有用”“我能干”“我要像大人一样为家人做点事儿”。
每个孩子在被许可参与家务劳动的那一刻心中都会鼓起风帆,犹如出海的大船般雄赳赳、气昂昂。
”
本文摘自《图画书中的家庭教育》,它深入挖掘众多经典图画书蕴含的家庭教育智慧,以一个个生动的图书故事与精美的画面为载体,涵盖品德培养、习惯养成等多方面内容,为家长提供创新的教育思路与方法,引领家长借助图画书开启优质家庭教育之旅。